南吉桑毛
現今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不論是在英語還是其他的學科中,講求的都是素質教育。同比其他學科,英語課堂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就一直是相對活躍的一門學科。教師也一直在課堂中采取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經這樣初級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效率,也小幅度的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之所以只是說初級的轉變,主要是想表達,在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上還不夠徹底,在課堂上教師還存在為了互動而互動的現象,使得教學效率未達到預期的要求。小學英語課堂的互動不僅是一項要求,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要做好課堂互動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內容,精準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只有做足了準備的課堂互動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積極地投入教學活動中,使自身的綜合素養不斷提高。
一、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確立課程的目標方向
課前預習對于一門課堂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英語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是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主體,教師的提前備課及學生的課前預習都是英語教學順利開展的關鍵要素。當兩邊主體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備課,提前熟識課程的內容、重難點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師生都了解熟識了課程的具體內容,教師才能自然的在課堂中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互動,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具體高質量的預習方式可參考以下安排;教師可在一節課結束前向學生提出下堂課需要提前預習并解答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切勿漫無目的去預習。在新的課程開啟前先檢驗學生預習效果,繼而根據學生的預習程度進行引導開展課程。課前預習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選擇探究命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自主學習的特色,讓師生間的互動更多樣化。
二、營造情感氛圍,讓課堂開展更融洽和諧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歷來是威嚴的,這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莫名就產生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少,這對于教學來說有利有弊,現如今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鼓勵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去與學生溝通交流,促進師生關系,日常與學生多溝通,多了解,力求建立民主、和諧、友好的關系。小學英語課堂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就需要一個明主和諧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意識會有很大的提升,在課堂的互動中就會更主動、自信。只有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參與課堂學習,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善于開展分組教學
傳統的課堂模式大多是教師的45分鐘講壇,學生的45分鐘傾聽,沒有互動交流。經過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提高教學水平,相反還可能影響學生的求學熱情。新課標指出,學生間的合作也是互動的最佳體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引入分組討論探究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分組討論前期的分組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的調整分組,組內的成員的學習水平應該要存在差異,但成員之間的性格及接受能力要具有一定相似性。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數量,原則上以4~6人為宜。當然如果教師想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分組確定后,教師還應該協助選出小組長,并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各小組成員分工,如發言者、記錄者、材料處理者等。分組相關事宜準備就緒后教師可為各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讓各個小組成員在任務的討論中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對任務討論探討過程中,都能各盡其職、收獲知識、獲得成長。討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根據照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但應以鼓勵為主,使學生體會到小組學習的意義。
教育這項偉大的工程中,素質教育的引入將成為一個加速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的采用是推動英語課堂素質教育開展的有力武器。在英語課堂的開展中,教師應善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繼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亞男.多媒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鄭莉.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D].渤海大學,2016.
[3]盧曉燕.體驗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改進[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