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艷云
摘要:本文以跨文化交際為視角,以遼寧省為例,探討大學英語教學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文章論述了地方區域發展與外語人才需求的關系,分析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弊端,進而探索了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地方經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453-01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交流活動日漸頻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及意義不言而喻。我國越來越重視英語教育工作,而遼寧省作為教育大省,尤為如此,大學英語教學更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戰略階段,應該明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滿足現代企業對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英語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文化交流的實踐能力,更好地為我省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輸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論概要
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相關的涵義涉及到文化,交際還有能力等層面,一般而言,國內外學者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建立在個人的跨文化知識,技能和態度基礎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進行有效和恰當溝通的能力(Deardorff,2004,p.194)。Fantini將跨文化交際能力歸納為5個要素:(1)跨文化交際人的一系列特征:靈活,耐心,好奇,移情,對模糊不確定因素的包容以及不作好壞優劣的判斷等;(2)四個層面內容:知識,態度,技能,意識;(3)三個方面能力:與人建立和保持關系的能力,交際中盡可能減少損失和曲解的能力,為了共同的利益進行合作的能力;(4)二語水平:包括詞匯,語法和語音系統等;(5)跨文化能力的發展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交際人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根據交際對象,適當調整自己的交際策略,靈活、恰當地進行交流和溝通,成功實現交際的目標。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分析
在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把英語看成是一門知識性的學科,以四、六級考試作為測評依據。教師在應試目標的驅動下,注重書面語言的教學,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交際作用常常被忽略。而實際上,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中西方在傳統文化、心理觀念、宗教文化及價值信念等各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決定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對于中國學生而言,因受客觀條件影響,在英語學習中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因此對其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產生一定限制,在日常交流中,大部分學生習慣于套用漢語語言規則,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表達習慣,造成語言表達錯誤現象嚴重。這些狀況都反映出我省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著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學生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對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
三、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對策
語言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人類交際活動中發揮著重要功能。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語言知識作為重要基礎內容,重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保證語言教學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一,跨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教師是教學行為的主體,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很重要,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文化與語言的結合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比如場景交際、案例分析、郵件公告等應用文寫作等,擴大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識視野,獲取交際經驗,教師側重引導學生對跨文化相關因素的了解與分析,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進而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提升學生文化敏感性的同時,進一步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
第二,依據地方特色,培養跨文化實踐型人才。在我國,英語教學實踐的重要目的在于運用英語服務社會,促進中西方交流,進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所以,大學英語教育應立足于這一教育目標,將市場發展需求作為重要的教育導向,重視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需求。目前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一種新型培養模式,通過建立聯合實訓基地,集學校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為一體,共同實施人才培養計劃。針對遼寧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英語課程的設置也需要通過指導小組研究,通過校企聯合的形式,實現“以就業為導向,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提升我省旅游服務水平,促進商貿發展,把經濟建設成果、旅游資源等向國外積極推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英語所能帶來的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現如今,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英語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所以大學英語教學價值越來越突出。作為英語教師,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與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使學習者能夠勝任外事工作,成為真正有競爭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推動遼寧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