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廣東 珠海519090)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
摘要:文章結合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的實情,立足其所在社區,對高職院校圖書館參與社區信息素養服務進行探討,以期能從內容和技術方面改善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現狀,為該工作日后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4-0030-03
1信息素養相關概念與背景
1.1信息素養相關概念
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The US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IL)這一概念,即人們在經過培訓后,能夠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及重要信息源為其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決策提供信息參考的一項技術和技能,包括文化素養、信息意識及信息技能三個層次[1]。1989年,由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頒布的一份名為《美國圖書館主席委員會關于信息素養的報告》(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將信息素養定義為: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015年2月5日,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理事會正式批準通過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以下簡稱《框架》),作為其2000年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的更新文件。《框架》認為信息素養將擴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并與其他學術和社會學習目標相融合,所以其給出了信息素養的擴展定義:信息素養是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并合理參與學習團體的一組綜合能力[2]。
據此,筆者認為,社區信息素養教育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①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②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的判斷能力。③獲取到所需的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1.2社區信息素養教育背景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修訂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公共圖書館是地區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戶迅速提供各種知識和信息,使社區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圖書館服務;公共圖書館的網絡設計必須考慮到與大、中、小學圖書館之間的關系[3]。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指出:圖書館是服務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促使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精神相融合的場所[4]。高職院校圖書館如何與社區服務共享信息,為社區提供信息服務,是業界討論的熱點。高職院校可以以《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教育框架》為指導原則,結合自身所服務社區的特點,動態、靈活地參與到社區信息素養的教育工作中。
2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
經過近年來的建設,目前我國已在全國建成60多萬個農家書屋,推動10億冊圖書進農村,實現了“村村有書屋”[5]。但是隨著讀者信息需求的不斷增長,社區信息素養教育則顯得有所不足,在服務主體、技術條件、內容形式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2.1農家書屋為主要服務主體
從2007年開始,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的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由農民自己管理的、能為農民提供實用的圖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6],是我國大多數社區信息素養教育的服務主體單位。如: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新校區座落于珠海市金灣區,目前正處于建設中。從2007年開始,珠海市金灣區明確以區圖書館為承辦單位,在原有村(居)圖書室的基礎上,建成了30家農家書屋和3家特色書屋(2家軍營書屋和1家夕陽紅書屋)[7]。該社區秉持“大文化館”理念,大力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形成了以區文化館為龍頭、鎮文化中心為骨干、村(居)綜合文化活動室為基礎的三級文化服務陣地網絡。
2.2信息素養教育技術條件不足
農家書屋信息化屬于在原來書屋的基礎上增加設施的提升建設,一般因資金、設備、技術、產品等諸多問題,僅僅體現為添置一兩臺電腦、錄入藏書目錄、實現電腦借還等簡單手段[8]。在這種條件下,社區的信息素養教育難以開展,無法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
2.3信息素養教育內容不夠豐富
信息素養教育是一項素質教育,并不局限于單純的對計算機技術或數字技術的應用,同時也不僅僅是各種文化教育的疊加。通過信息素養教育,社區居民會更善于利用信息,能獨立學習,善用數字媒介進行交流,并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學習方式。但縱觀我國現階段的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仍是傳統模式較多,更注重日常文化交流,如看電影、閱讀雜志等,而對新技術應用,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應用、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培訓,則多處于空白狀態。
2.4信息素養教育專業人員不足
信息素養教育是一項專業性的教育,該項業務的開展離不開專業人員。而我國的農家書屋起步較晚、起點相對較低,經過多年的建設,盡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人才方面仍顯不足。如:珠海市金灣區農家書屋的多數管理人員沒有專業管理知識,未經過專業培訓,不懂借閱服務和管理常識,導致“借閱無章法,統計無數據,管理無頭緒”的混亂現象時有發生[9]。
我國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事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從技術到內容、再到人員均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此情況下若能合理發揮社區周邊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則一定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3高職院校圖書館參與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服務的方式與途徑3.1合理分配資源,為社區互動性閱讀提供協助
高職院校圖書館在資源分配方面必須要考慮周全,要平衡校內讀者與社區讀者的閱讀需求。農家書屋的讀者多是附近的中小學生、老人或部分中青年,其閱讀需求與校內讀者明顯不同,前者多注重休閑性、娛樂性或科普性,而后者則更加注重專業性、科研性。因此,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在挑選雜志、圖書時,必須平衡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需求,從而避免影響校內讀者的正常借閱。
3.2提供主題服務,定期走進社區
林婷:高職院校圖書館參與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農家社區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民生工作,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參與應是持續性的,而為其提供主題服務、定期服務,則更能形成長效機制。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與其所在社區圖書館逐漸形成了“主題服務,定期走進社區”的信息共享模式。主題服務主要是指與地區文化、學習、社區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活動,如嶺南粵劇文化、手工藝制作等活動,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是主要策劃方,社區圖書館是承辦方,這些恰好與高職教育實踐性強的特點相符合。定期服務主要是指定期走進社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閱讀文化推廣,以服務農家書屋為主,如進行雜志漂流、中小學生閱讀輔導等活動。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于2016年4月23日在金灣農家書屋舉行了傳播知識的“我愛記詩詞”活動,同時還挑選出上百本詩詞在農家書屋進行漂流[10]。每次主題活動,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都在場地、技術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還指派教師全程跟進具體項目,而合作的農家書屋管理人員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因此該項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
3.3利用信息技術,突破圍墻
由于資產流失責任劃分、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均未能被較好地解決,所以高職院校圖書館與農家社區的文化服務之間始終有著一堵無形的墻。同時,數字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是農家書屋建設升級的必要條件,也是不斷滿足廣大農民文化教育與科學技術需求的必要條件[11]。近年來,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通過網絡技術,加入新的服務元素,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社區信息共享服務。如: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牽頭成立了“珠海市職業院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其所在社區的金灣區圖書館也于2016年4月18日正式加盟其中,真正實現了地方與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12]。
4啟示與建議
4.1不斷豐富內容
在新的環境下,農家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與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居民的信息需求也隨之改變,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在參與該項工作時,不能一成不變,應不斷做出調整:①增加閱讀內容,除已有的特色文化服務外,同時考慮增加繪本閱讀、生活類閱讀和技術類閱讀。②加強社團活動,如書法、攝影、手工等,發揮已有的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特色,指導學生社團參與社區的科普工作。③推進全民閱讀。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可借助“珠海市職業院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的優勢,云集社區內愛學習、愛閱讀的居民分享交流讀書體驗;組織學校一線教師與社區家長分享教育經驗,并推薦合適的書籍等。
4.2充分利用新技術
當前,國家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向農村拓展,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也迫切需要信息技術,而高職院校圖書館本身的信息技術基礎則能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如: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改造工程已完成,升級了VPN服務,配置了約300臺高性能電腦,同時增添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方面的專業教師。經過升級改造后的信息學習空間,除了服務本校讀者,還能夠有限地向社區群眾開放使用。同時,“珠海市職業院校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的館際互借平臺和參考咨詢系統已經開通,通過用戶培訓,可以有效幫助金灣社區開展數字化普及工作。
通過內容和形式上的突破,農家社區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將獲得質的提高。首先,受眾對象將會發生變化,不僅涉及中小學生等,還包括所有愛學習、愛閱讀的社區群眾。其次,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社區居民也可真正地在“互聯網+”環境下獲得更多信息,從而提高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Sirje Virkus .Information Literacy a Literature Review [EB/OL].[2007-03-02].http://www.learnhigher.mmu.ac.uk/research/InfoLit-Literature-Review.pdf.
[2]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J].韓麗風,王茜,李津,等譯.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6):118-126.
[3]IFLA.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EB/OL].[1994-10-29].[2013-11-25].http://archive.ifla.org/VII/s8/unesco/eng.htm.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EB/OL].[2015-10-21].http://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 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5]全民閱讀開展10年惠及億萬人[EB/OL].[2016-04-12].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contents/399/294393.html.
[6]“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EB/OL].[2009-12-22].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contents/405/7873.html.
[7][9]王乃琴.珠海市金灣區建立“農家書屋”長效機制的實證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1(3):47-49,119.
[8]胡永強,張艷偉.農家書屋信息化建設模式轉變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5(18):46-50.
[10]陳嘉平.傳承中華經典、感受傳統文化 珠海市金灣區圖書館在漂流書屋舉辦“我愛記詩詞”大賽[EB/OL].[2016-04-27].http://www.0756zx.com/news/local/4322058.html.
[11]胡萬德,劉哲,王媛媛.農家書屋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探討:以遼寧省農家書屋信息化建設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5(18):51-55.
[12]楊亮.金灣首創館際聯盟 地方與高校圖書館共享圖書資源[EB/OL].[2016-04-19].http://epaper.oeeee.com/epaper/N/html/2016-04/19/content_28682.htm.
(編校:周雪芹)
作者簡介:林婷(1980—),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
本文系2016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移動微課的信息素養APP設計與實現”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DJG201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