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杰
摘 要:農村地區供電的實際面積相對較廣,且各個供電點相對分散,低壓狀態下的供電半徑相對較大,極易出現用電負荷量不均衡、供電迂回較為突出與截面相對較小等問題,再加之客戶電能表更換不及時或發生偷電、竊電等行為,極易出現嚴重的電量流失問題,最終都將體現在線損問題上。為保證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文章就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
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工作中主要包含線損的技術與管理兩個方面,工作量大,且涉及的面比較廣,且又具有一定的業務性,且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專業要求也很大,屬于一種綜合性的工作。縱觀當前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的實際情況,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導致線損率居高不下,威脅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促進企業的長足性發展,必須做好線損的管理工作。
1 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的重要價值分析
新時期,我國重視新農村建設,旨在縮小城鄉經濟間的差距,打造新型的農村發展體系,提高農村的綜合素養,以求實現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1]。對此,作為農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電力供應極為重要,為了能為村民提供高質量的電力服務,更換了更為優質的供電設備、供電線路,以求更大程度上滿足村民的用電需求。但是,從目前農村地區低壓配電網的運行現狀來看,線損問題較為突出,耗能問題嚴重,偷電、漏電或電能表更換不及時等,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線損問題,威脅著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成為供電企業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線損率是衡量供電企業經濟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影響企業行業競爭力的一項關鍵因素[2],為實現供電企業的長足性發展,再加之國家對農村建設十分重視,供電企業必須將線損管理視為當前工作的核心點之一,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線損問題,降低能耗量,在保證農村地區供電質量的基礎上,以達到節能降損的效果,是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有力手段。
2 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的現狀分析
為了深度了解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的現狀,本文選取某縣城農村地區進行探究,了解到此區域屬于典型的農業、糧食生產加工縣。在農村,季節性用電量差異明顯,6-12月是用電高峰期,6-9月份開展農業灌溉,10-12月份開展糧食加工[3]。為了解具體的線損問題,以下就對該區域的線損問題予以分析。
2.1 配電網基礎相對薄弱
新農村建設的提出,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旨在減少城鄉經濟間的差距,為此,國家在農村發展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在農村生產與發展對電能的需求量更大,使得農村的供電網架基礎部分相對薄弱,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線路崩潰的情況。供電網架基礎部分出現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供電半徑偏大。為規范農村電網運行的穩定性與科學性,國家電網對農村電網的相關技術進行了規定,要求農村地區低壓線路狀態下的供電半徑應<0.5km。然而,通過對當地低壓線路供電半徑的探查,了解到滿足該項要求的供電區未超過10.0%,一些綜合性的配電變壓器處的半徑≥1.0km。
(2)主干線路的導線線徑參數小。綜合性的變電器處,有50%以上臺區的主干線利用的是鋁導線,且鋁導線的規格為35.0mm2,將近1/3的是使用的<35.0mm2的鋁導線,甚至還有一些區域使用的是規格為25.0mm2、16.0mm2的鋁導線,將其作為主線路導線進行供電。
(3)變壓器設點不科學。在農村地區,部分配電變壓器與農村用電負荷中心相偏離,導致此類問題的原因分別為:
第一,受鄉村整體規劃的限制,無法將變壓器設置在負荷中心,只能將變壓器設置在原來位置,但是用戶新建房屋都會沿著交通便利的一個方向發展,從而極易出現偏離負荷點的問題。
第二,現如今,農村的用電負荷量逐步增長,一些變壓器通常都會設定在負荷中心區域,但是用戶密集度的變化與用電量的飆升,進而會逐步與負荷中心點相偏離。
第三,在農村地區10kV的配電線路在新架設時,400V的線路在配套設計上會相對欠缺,三相四線供電半徑受限,造成單相線路供電情況嚴重,加重了單回線路的損耗,以及變壓器的不平衡損耗。
2.2 線路末端的大負荷急劇增長
一般情況下,很多工業為了避開城市會選擇農村相對寬敞、開闊的區域來建設工廠,致使農村地區的工業數量急劇增加,進而逐漸表現為凌亂、規劃性差等多項問題,且很多都處于線路的末端,很多工業用戶與變電器的距離大都在1.0km之外,進而會使得臺區內的大負荷會高速增加,甚至出現負荷不均衡的情況,供電半徑參數也變得過長,極易使得低壓線損率急劇增加,且呈現居高不下的狀態。
3 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措施
3.1 遵循三相就地平衡法則
為實現對線損的有效管理,應將三相就地平衡法則應用其中,三相電壓會在線路的末端處產生壓降的現象,若用戶的負載量分配不合理,極易引發三相不平衡的情況,負荷重的一回線路末端產生的壓降將會很大,最終結果也將反映在線損問題上。若想實現對三相電流的平衡性,要保持末端用戶負荷的均衡度,及時對變壓器位置的出線負荷進行科學的調整,進而實現配變低壓的出線負荷能與末端的負荷保持平衡狀態,能防止三相電流出現不平衡的情況。
3.2 實施無功補償策略
為達到理想的線損管理效果,還要不斷的提高線路運行的功率因數,采取自主補償、隨機補償與就地分散補償的方式,改善線路的電壓質量,以增強設備的供電效果與供電能力,利于減小線損量,以達到降損的效果。此外,還應充分結合實際的測量結果,科學選擇位置,將無功補償設備裝設其中,及時了解實際運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進而發揮出補償的重要功能。
3.3 注重計量管理
為保證電能計量的精準性,必須選擇統一規格的電能表,及時對質量等級進行合理的規范,禁止使用劣質電能表,否則會滋生一系列的風險問題。此外,還要充分結合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的實際情況,對計量設備、電能表等進行科學的校驗,且電子電能表的實際精確度要大大高出機械表,還具備防竊電功能,只是這種電能表中所設置的計數器主要是依照脈沖電流來進行驅動的,若出現頻繁斷電的情況,會使得計數器的性能減弱,反應也會變得更為遲鈍,最終會影響精準度。由此可見,使用電子電能表,不可應用到時常限電的區域。若使用機械表來進行計量,則要定期對機械表進行校驗與規范,以保證計量的精準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縱觀當前農村地區低壓配電網的線損現狀,了解到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線損問題相對突出,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威脅著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的占有力。為處理好當前問題,必須重視農村低壓配電網線損管理工作,將三相就地平衡法則應用到降損之中,并注重計量管理操作,及時對低壓線路設備予以巡查,及時規范違規違法用電行為,以求最大程度上降低線損率。
參考文獻
[1]吳素剛.探析農村配電網低壓線損精確計算方法[J].電子測試,2016(01):82-83+66.
[2]李曉松,倪斌,李斌,等.農村低壓配電網理論線損的影響因素分析[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13(04):59-64.
[3]王彪,鄭濤,倪斌,等.計及三相負荷不平衡的農村低壓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13(0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