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艷
摘要:探究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為了人才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依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對自身的教育模式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育的與時俱進。本文主要介紹了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進一步分析了工學結合模式在中職護理專業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工學結合 教學方式 改革 中職 護理專業
一、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分析
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實現教學、工作為一體的教學方式,促進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強調以學生為核心,注重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打破原有的思想隔閡,讓學生可以盡早進入臨床,更好地從事工作,滿足護理崗位的需求。這種模式要建立在學校和醫院合作的基礎上,尋找到互利共贏的方法,實現資源共享。
中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為主,以就業為目的,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注重實踐技能方面,重點要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為社會不斷輸出優秀的人才。但是隨著時間的考驗,一些中職院校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結合當下教學的現狀,以及護理專業的需求情況,調整課程體系,勢在必行。在工學教育當中,具體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筆者就結合以下幾個模式,進行初步的概括。
第一,將傳統的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成雙重培養模式。在三年的職業教育當中,有一年半的時間是在進行公共基礎、專業基礎、職業技能的學習。另一半的時間則是去校外進行技能學習。教學方式采用實踐和理論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實現理論、實習以及頂崗實習的有效結合。
第二,實現三年重重遞進的學習。第一學年,學生在校內完成通識課程的學習,第二年在教學基地完成培訓,第三年實現頂崗實習。在第二年期間,將學生處于具體的職業環境當中,第三年把學生安排到未來的崗位上則能夠輕松上。這樣的培養機制,更容易為用人單位所接受。
第三,這種方案需要學生在第一年在校內完成基礎理論的學習,從第二年開始,學生要進入附屬醫院完成生育課程。這種模式必須建立在學生規模適中,且能夠找到對接的附屬醫院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要找到愿意和學校進行合作的醫院。
第三,如果學生在學校和醫院進行交替學習,那么就可以采取這種集中交替式學習方法和分散交替式的學習方法,前者有助于組織管理,但是也容易出現校內資源在一定時期的限制,學生規模會有一定的限制。后者在教學組織上管理難度較大,但是可以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工學結合模式在中職護理專業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確定以學習為目標的教學任務
工學結合也是中職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的專業指導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始終是受教育的主體。在實踐過程中,如果過于淡化學生的角色,那么學生會有一種唯知識、唯技術的片面性認識。所以,職業教育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具體的工學結合要氛圍教學與工作兩類。主要的工作重心在教學,工作是服務于教學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安排的教學環境,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建立小組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基礎以及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將學生分組,并且找出具有良好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人作為組長,以此來加強學生的榮譽感。為了更進一步地提升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積極地展開一些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實現專業知識的技術化,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模擬性、間接性的工作,完成對學生的教學。
(二)做好課程設計
職業教學的工學教育要貫穿教育過程,尤其在專業課程教育中,更是要注意這方面的內容。教師在進行工學結合的課程時,要結合教學目標進行深入探究,對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安排,制定恰當的考核評價方法。學校應該通過大量的實踐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應積極轉變自身的角色,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傳道受業和解惑上,還需要通過實踐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悟,給予學生正確的建議。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慎重地確定工學結合的基礎內容、指導教師等等,這些都是充分保障工學結合模式有效開展的因素。
(三)對學生制定多樣性的評價
學生走向社會并不是中職教育的結束,當下的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低,明顯說明了學生在職業發展上的能力欠缺,這也預示著今后中職學生很可能因為職業能力不強,而被社會淘汰。所以,緊跟社會的步伐,建設應用型人才,與時俱進,加強對中職護理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最終實現中職護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習中的考核、評價有著指揮棒的含義,恰當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工學結合當中,學生扮演的角色是員工,有著一定的工作任務、責任。所以,在進行工學結合的課程設計時,教師要做好課程的評價設計,要具有全面發展性。工學結合的主體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除此之外,工作單位的績效也與學生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對工學結合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將學校評價與工作單位的評價進行有機結合,制定真正適合學生發展的綜合性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更進一步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醫院和學校結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雖然有一定的成果,且能夠幫助學生多涉獵一些知識,但是它需要的實施條件較高,且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想要切實有效地開展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就需要堅持改革的決心,明確改革的目的,進一步以“提升能力”為教育的核心,實現中職護理教學的改革,培養契合現代化發展的護理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秋平.“產教融合、學賽一體”中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6,(02).
[2]才嘉紅.推行工學結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以中職護理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14,(10).
[3]申偉君.中職護理專業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下臨床專科護理教學的反思[J].衛生職業教育,2012,(02).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