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人尚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河北 黃驊 061199)
【摘要】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是經濟運行方式的轉變,不是社會基本制度的改變,轉變得好,不僅不會削弱我們的社會基本制度,反而可以更好地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關鍵詞】工商管理;適應;市場經濟;思考
工商管理,主要是根據管理學及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探究如何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和經營決策,它是管理學重要的分支之一,有比較強的應用性。現如今,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工商管理職能部門一定要掌握市場營銷學、管理運籌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微觀和宏觀經濟學、會計和財務管理學、質量和運營管理、戰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經濟學等專業性的知識,并且懂得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企業經營中的實際問題。
1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深化改革
事實表明,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遠比給某些行業特定扶持更為重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必須加快勞動力、土地、資金等市場化改革,使生產要素更加順暢地流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推動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兼并重組、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同時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改革。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老路已經走不通,新路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根本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緊緊抓住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個核心問題,系統推進關于科技管理體制、決策體制、評價體系等的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現代科技體制,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真正解放和發展“第一生產力”。
2發揮監督與管理職能
強化市場準入資格的審核。市場主體是否具有合格的資質,是否符合準入條件,關乎市場環境的穩定和安全,關系到多方利益。對于規范市場,穩定經濟發展,促進健康市場環境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積極意義。加強協作,加大管理力度,規范市場秩序,鼓勵市場主體合法經營,打擊違法行為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點。調整內部職能機構,明確職能關系。
工商管理職能部門管理分散,職能交叉,分頭執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削弱了監管的執法力度。所以,工商管理部門要依據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的要求,對所有工商管理職能進行明確的劃分:劃分行政監督和處罰、劃分行政許可和審批、劃分行政督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整合工商管理內部的職能,防止出現重疊執法的不良局面,以加強工商管理的執法力度。
3銳意探索,創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方法在基層農場
社會矛盾有兩個特點:一是由經濟利益關系引起的矛盾易多發;二是某些矛盾聚集性較強,一旦激化,容易形成大規模的突發性群體事件,直接威脅農場正常的社會治安秩序,影響社會的有序運行。對于社會管理部門來說,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特別是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要有新的方法和途徑。一要認清矛盾的性質,對于人民內部矛盾包括相當多的群體性事件這種非對抗性矛盾,化解的方法只能是非對抗性的,要注意把握“度”。二要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結、宜順不宜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好說服勸解工作。三要防止個別問題群體化、簡單問題復雜化、內部問題社會化、局部問題擴大化。嚴格按照政策辦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四要堅持依法辦事,體現公平與正義。切實樹立“民利大于天”的民生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權。我們在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充分體現開放意識、民主意識、服務意識、參與意識,實行過程開放、手段多樣、與民合作、使民參與,從單一的行政型管理向綜合參與型轉變。
4力求主動,堅持預防和處理相結合通過加強基礎工作、群眾工作
及時發現矛盾沖突點和苗頭性問題,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有針對性地做好疏導工作,堅持通過正常的行政和法律程序解決矛盾和糾紛,防止盲從情況發生,真正做到社會矛盾發現得了、處置得早、控制得住、解決得好。在打擊違法犯罪方面,針對轄區案件特點,認真研判轄區治安狀況,深入分析發案規律。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將警力部署在案件高發時段和部位。同時,積極建立覆蓋面廣、反應靈敏的信息員網絡,把情報信息觸角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及時了解社情動態,發現違法犯罪線索。堅持刑事案件、治安情況日通報等制度,讓所有民警知曉轄區治安形勢的變化和特點,把握重點開展工作,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預防刑事案件的發生,贏得職工群眾的支持,讓職工群眾充分感受到社會管理機關在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和服務中呈現的新發展、新變化。
5既要“放得開”,又要“管得住”,做到兩者有機結合
體現在價格部門具體工作上就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價格部門必須擺正自己的位子,不宜過多干預市場,應充分遵循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的市場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情況下,即市場出現失靈的時候,在體制改革不到位和市場秩序不規范的情況下,價格部門要依法進行適時適度的干預。如:2003年“非典”期間,由于部分商品價格出現暴漲,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價格部門依據《價格法》規定,實行了價格干預措施,打擊了不法商販,整頓了市場秩序,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確保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從目前情況看,價格部門干預的一些領域主要是價格壟斷、欺詐、暴利等方面,這些領域價格部門的干預既是對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價格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從價格角度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但市場經濟并不是放任自流,它需要遵循必要的價格游戲規則,價格部門在市場經濟形勢下,為價格競爭者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價格平臺,但一旦在游戲過程中出現問題,價格部門就要干預,這既是“放得開”、“管得好”的辯證統一,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內在要求。作為價格工作者就要研究如何調控的方向問題,也就是把握干預重點、時機和力度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緩和價格矛盾,促進價格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協調發展,真正發揮價格杠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調節器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全國范圍內,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仍然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工商管理部門要不遺余力地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強與市場主辦者、市場經營者及消費者的協作,明確落實各方責任,強化法制,盡快從根本上扭轉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局面,全面開創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倪昔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機制[J].現代法學,1993(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