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激活了職業教育相對靜止的環境,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各項改革。作為職業教育的直接傳授者,大賽也從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合作能力 、社會能力、反思與創新能力等方面影響著教師的勝任力。高職教師要借大賽的正能量,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精專業、懂理論、會技能、善引導”的“三師型”德才兼備的教師。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教師;勝任力
一.引言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我國高職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斷地發展動力,并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鮮的氣息。在技能大賽的推動下,我國高職教育大跨步邁進發展的新階段,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建設不斷夯實。借大賽的正能量,教師作為職業教育的直接傳授者,其勝任力也在大賽中也不斷得到提升。
二.高職院校教師勝任力內涵
教師勝任力是用于檢驗教師是否能成功組織與實施教學,并取得良好效果。它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價值觀和個人特征的綜合表現,而且這些特征是可以被測量的。(1)根據勝任力具有情境依賴性的特質,研究勝任力應結合組織發展目標進行。高職教育雖屬高等教育,但其辦學目標是向社會輸送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決定高職教師的勝任力有別于其他本科院校教師。高職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師德水平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職業崗位的系統操作技能,更要能及時掌握行業、企業方面的新信息和技術進步新內容。
三.職業技能競賽對高職教師勝任力的影響
(一)職業技能競賽革新高職教師的教學觀念
職業技能競賽不是單純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而是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競賽強調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掙脫傳統的教學框架,實現教學中心的轉移,讓學生代替老師和課本成為教學的中心,并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教學中不再將焦點置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而是同時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大賽也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試金石,在大賽的引領作用下,高職院校和教師更加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大膽拋棄了“學科式”培養技能人才的傳統觀念,將教學重點遷移至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與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肯定與支持學生的新想法,并盡力將學生的想法嘗試落實于實踐探索中,為學生營造出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冒險精神。淡化“唯分論”的觀念,強化“職業能力”,培養學生適應企業、行業技能不斷發展的趨勢,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職業預備的教育。
(二)職業技能競賽提升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
很多企業、行業的專家直接參與職業技能競賽的賽題設計,這些賽題不僅考核選手的專業知識、檢驗選手的職業競技水平,同時也直接反映本行業領域發展的最新技術動態。作為大賽的指導老師,其自身的專業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賽績。作為一種隱性的決定因素,為了取得佳績,教師必須夯實自己的專業能力,既要拓展自己專業領域知識,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能。力爭達到“能講會做”,不僅能講授理論知識,更要具備直接指導學生進行崗位技術操作的能力。過去那種只會紙上談兵的專業教師直接就被大賽淘汰了,競賽要求專業教師要既能動口也能動手,既要善講也要會做,要告別過去那種“黑板上開機器,課堂上造房子”的現象。
(三)職業技能競賽檢驗高職教師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
職業技能競賽不僅賽能力還要賽素養。競賽的很多賽項都設有職業道德的分項,考核選手在技能展示過程中體現的思想道德水平。參賽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道德素質的體現。教師的責任感和良知等職業道德品質促使教師在學生的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操作指導上盡職盡責,本著為學生前途著想,積極為大賽做好各種準備。教師所表現出的職業態度和道德素質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事實證明,一個敬業、負責、公正的教師在指導過程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配合,也更能出賽績。
教師自己的心理素質會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一種隱性教育。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先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性格品質、心理能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練就學生堅毅的品格,以良好的心態教育、影響和帶動學生。例如在參賽前,教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后為學生參加競賽進行心理調試,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充滿自信地面對競賽。
(四)職業技能競賽增強高職教師的團隊合作與社會能力
作為一項綜合性的賽事,職業技能競賽的指導工作需要多名老師組團進行。多名教師組成指導小組,根據專業特長分配指導工作,共同指導學生訓練。只有各位老師通力合作、合力指導,學生才能得到最優質的訓練,各項能力才能大幅提高,進而在競賽中取得佳績。
訓練過程也是指導小組中各位教師協作互助的過程。指導小組中的每位教師發揮自己的個人專長、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團結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位教師的優點和長處,形成最強大的合力。在共同協作中,提升了教師解決實際崗位問題的能力,加強了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強化了教師團隊合作的能力。
(五)職業技能競賽增強高職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與創新能力
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勝任力的必備要素。正如考爾德希德所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通過職業技能競賽,教師可以接觸到本行業中新技術、新工藝,也可以發現學生的專業技能、崗位能力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差距,并能了解學生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的高低等。通過這些發現,教師可以從問題入手,自覺反思。經由賽后的深入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職業教學能力與水平。
職業技能競賽具有先進性,代表行業、企業現時最先進的技術水平。為了順應比賽要求,指導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必須創新,摒棄那些不適應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舊內容。在指導過程中,教師也常常會遇到新問題,當出現新問題時,他們要拋棄傳統方法的桎梏,運用創新思維準確判斷和正確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具有開放的思維、開闊的視野、敢于進行嘗試研究,而教師的求新求異也會鼓勵和提升學生的創造素質、創新理念。
四.教師未來努力方向
(一)借競賽契機,努力向“三師型”教師轉變
“三師型”教師是指除了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雙師”要求之外,教師還要正確把握職業發展動態,能勝任“職業指導師”的角色。這也是近年來高職院校在“雙師”要求基礎上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3)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職業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之這些變化,職業技能競賽的賽項設置和賽事規程也在不斷地發生調整和變化。教師在大賽的指導中,不僅夯實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了實踐操作技能,還獲取了最新的行業與企業發展動態信息。通過競賽,教師要努力向“精專業、懂理論、會技能、善引導”的“三師型”教師身份轉型。不但要能向學生傳播專業知識,教授專業技能,還要主動對學生的未來擇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勝任“職業指導師”的職責。通過自己科學、理性的就業引導,為行業、企業輸送大量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二)借競賽的平臺,豐富教學課程資源
在技能競賽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專家點評、比賽現場的參觀、優秀參賽隊伍的經驗介紹和各地各校教師之間的交流討論,不但開闊了眼界、擴大了信息量、吸取到先進的經驗,也接受到了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理念。利用技能競賽這一平臺,各校教師通過橫向和縱向的交流,借鑒別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豐富教學資源。其次,職業技能競賽的賽題體現了行業領域中專家的集體智慧,教師以此作為新的教學資源,融入今后的實際教學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解決技術難題的能力。這些反應行業發展動態的賽題,可以將教學理論和運用實際進一步聯系起來,撥正職業教育的目標——為生產管理一線提供高級技能型人才。將賽項內容添加到自己的課程教學資源庫中,豐富自己的教學學科內容知識,同時體現出學科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五.結語
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技能競賽作為高職教育的“檢測劑”,不僅檢驗了高職學校的辦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檢驗了教師的勝任力。當然,在接受檢驗的同時,高職教師也獲得了許多橫向和縱向的學習機會,教師勝任力也得到頗多的提升契機。作為高職教師,我們要利用這一平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師勝任力,推動高職教育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宗齊.我國高校教師勝任力研究:進展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40.
(2)James Calderhead, Peter Gates. 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M]. The Falmer Press, 1933:68.
(3)劉淑英.打造高職“三師型”教學團隊的研究與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2(2):69-70.
作者簡介:劉晰(1980—),女,安徽巢湖人。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外文學比較,英語教育,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 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頂層設計框架體系研究——賽教互促‘視域下的思考”(項目編號:2013SQRW100ZD)成果;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年度課題“職業技能競賽‘賽教互促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ZYLX121305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