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麒麟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融入繪本,能夠激發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擴大知識面,逐步學會自主閱讀,鍛煉獨立思考能力。應結合低、中、高三個年齡層次的特點,將繪本教學有效融入課堂教學。
【關鍵詞】繪本;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融入;策略
伴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新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小學英語課堂精彩紛呈。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合理利用并適當整合了教材,進行科學化和系統化的教學。比如:各種新穎的方法操練單詞或句子,按照話題內容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但總感覺是變著花樣不斷重復。因此,很多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下降。反復操練的過程也讓他們產生了厭學情緒。《新課標》指出:“合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教學資源……”對于小學生來說,繪本就是一種很好的其他教學資源,既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又能夠發展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對于老師來說,如果能夠合理利用繪本整合教材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便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何為繪本
繪本,就是指圖畫書,英文名稱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英文繪本故事是指采用繪畫和英文來詮釋故事的一種閱讀書籍。英語繪本中的語言簡練生動、復現率高;繪本中的圖畫精美、富有內涵,有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對于精美的圖片和簡練的語言,中低年級的學生更喜歡繪本。起初教師給學生講解繪本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傾聽。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可以自主閱讀簡單的繪本,體驗閱讀本身的樂趣,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到了高年級,在有一定詞匯儲備的情況下,有一定難度的繪本學生就能自己閱讀了,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更保持了持續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繪本如何有效融入課堂教學
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如果單獨用一節課作為繪本教學,在課時上是不允許的,無形也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課內可以利用復習課上把繪本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課外學生可以自主找一些適合自己水平的繪本閱讀。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選擇不同層次的繪本。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畫面生動有趣,內容簡單,有配套光盤的繪本讀物作為英語學習的啟蒙。這類型的繪本不一定要有故事情節,就算簡單的兒歌、韻律詩都可以讓孩子們愛上英語,愛上繪本,為今后英語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到了中年級,課堂上的系統教學讓學生有了聽說讀寫的基礎,此時要考慮所用教材的知識點排列選擇程度相近的繪本,在語言的深度和閱讀的長度上進行深化。高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詞匯量和知識點積累,他們可以閱讀一些故事性更強的繪本,學會自主閱讀,鍛煉他們獨立思考能力,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繪本教學在不同年級是如何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1、低年級結合Phonics繪本教學,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鼓樓第一中心小學低年級還沒有正式開設英語課,僅僅是每周一節的校本課程。在教材的選擇上,筆者選用與Phonics教學方式相關的繪本:《攀登英語閱讀系列有趣的字母》和《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神奇字母組合》。這套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精美的圖片,淺顯有趣的故事,配套的視頻、音頻資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認識26個字母開始,每一個字母都結合Phonics教學,在認識字母的基礎上學生也逐漸熟悉字母的發音規律,同時也記住了一些簡單的單詞。例如:《有趣的字母》中《The biscuits》首先出現的是兩只小鳥在看小朋友做餅干的場景。孩子們馬上就開始熱烈討論餅干的形狀。當出現Abiscuit Call be a bus.后,教師繼續引導,孩子們各抒己見,慢慢出現了A biscuit can be a bike.A biscuit can be a boat.A biscuit Call be abanana.等句子。到最后,The biscuits Call only be the birds.對于這個結果孩子們覺得既意外又合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高漲,在不斷重復的句型中,他們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字母,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單詞和句子。就是這樣簡單而有效的繪本教學,學生們對英語非常感興趣,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中年級結合簡單繪本故事,引導學生鞏固知識
中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孩子有更多的課堂知識儲備,如果一味地重復教材內容學生勢必覺得枯燥無味,這時老師就會根據不同的話題尋找適合的繪本進行鞏固復習。如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四年級的教材中就會有顏色、動物、食物、星期、運動等許多話題。在復習課上老師有針對性地尋找有一定故事情節又緊扣教材知識點的繪本進行指導閱讀。在閱讀繪本的同時又復習了教材語言點,學習興趣也有增無減。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繪本《The Very HungryCaterpillar》講述的是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把這個繪本用在四年級“Days 0f the Week”的復習課上。學生復習了食物,動物,同時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鞏固了一周七天的英文表達。這比教師不停地利用教材上的句型一問一答來得有趣的多,復習的效果也更好了。再如四年級教材中《龜兔賽跑》一課,這個故事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完成教學任務后筆者便拿出繪本《Rabbits on the Run》引導學生進行故事復述。看著圖片學生很自然能夠復述故事,不知不覺中既復習了教材內容又閱讀了繪本故事。
3、高年級利用繪本故事,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經過幾年的知識積累,內容簡單的繪本已經不能滿足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老師此時應對繪本的選擇上更有針對性,繪本的容量和深度上都要適當增加。高年級的學生基本能夠做到自主閱讀,對科學,地理,文化等方面都比較感興趣,因此老師可以找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又有一定深度的繪本,以擴大他們的課外知識,從而激發閱讀熱情并保持持久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閩教版六年級上學期《Thanksgiving》,課本上只介紹了感恩節的傳統食物和一些習俗,充滿求知欲的學生其實希望了解更多,筆者從網絡上找到《ThePilgrims》和《The Mayflower》為學生介紹感恩節的來歷。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學習了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外國文化的理解,拓展文化視野,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做到真正學習并運用語言。又如六年級下冊有2個單元的話題都是《Jobs》,我就找到繪本《JobsMaking and Helping》,增加他們的詞匯量,讓學生通過繪本的閱讀得到自主學習的方法。
綜上所述,繪本是陪伴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好伙伴,但僅僅依靠課堂上閱讀繪本是絕對不夠的,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在課余時間也要多接觸適合自己語言水平的繪本。持續系統開展繪本閱讀教學,能讓他們接觸新信息,了解不同文化,讓學生快樂學習英語,主動使用英語,讓語言學習的目的真正回歸到運用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