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
摘要:隨著農業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實現農作物的高質、高產成為了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成為了阻礙農業發展的重要難題,本文就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希望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解決對策;存在問題;病蟲害防治;農作物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52
引言
農作物生產中病蟲害成為了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只有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才可很好的實現農作物的高產,因此我國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加大研究力度,為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1防治農作物病蟲害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1.1病蟲害現象逐漸加劇
受到氣候條件的惡化、作物品種抗病蟲能力降低以及種植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病蟲害如今已經進入了高發階段,病蟲害發生的特點主要體現為周期延長、范圍擴大、種類增多、程度加重;再加之新的病蟲害的產生以及舊病蟲害的加劇,更是提高了病蟲害防治的難度以及成本投入。比如說近幾年隨著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的逐步提高,由于連年重茬種植,一些傳統的斑潛蠅、辣椒根腐病等次要病蟲害逐步演變成為影響惡劣的主要病蟲害,并且發生頻率逐年上升,這個病蟲害的防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1.2綜合防范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大部分農作物種植地區對病蟲害防治的理念都是:化學防治為主、應急防治為重。農民過于依賴化學防治措施,而忽略了綜合使用生態、物理、農業等防治的方法,有的農民甚至對先進的防治技術一無所知。即便是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劑量使用不得當、藥量過大、用藥方法不對、噴藥不及時等弊端,從而導致了不僅費工、費藥、污染環境,而且還沒有起到良好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1.3農藥市場管理不規范
農藥是治理病蟲害,提高作物產量保證作物豐收的最好藥劑,但農藥也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如果相關部門管理不合理,導致農民使用不得當,那么就很有可能危害到農作物的生長,污染周圍環境,危及人們健康。當前在我國農藥市場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售藥人員綜合素養較低,對農藥知識、病蟲害類型等相關內容掌握的比較少,無法合理的對癥開藥;存在銷售國家禁止使用農藥品種的現象;農藥質量得不到保障。經調查發現,農藥市場當中一藥多名現象嚴重,假冒偽劣產品很多,產品標簽不規范等情況得不到有效管理。一些用戶甚至還根據自己的理解錯誤配藥,導致藥效降低,這直接危及到了農民的經濟利益;無證售藥現象嚴重。一些售藥農戶法律意識淡薄,對農藥執法認識不足,經營規模小、辦證意識低,與管理部門打無證游擊。特別是近幾年,有的農藥經營者打著農藥生產廠家、農科院等的名號,向當地經營者推薦農藥,有著為了銷售農藥將農藥送到田間地頭,促進農民購買。
1.4防治技術水平落后
目前農民在防治農業病蟲害的過程中,普遍都存在盲目防治的做法,并沒有對農作物的實際生長狀況進行深入的探討,也沒有真正了解農作物病蟲害產生的根本原因。加之農民自身的知識水平有限,對科學的高科技防治技術了解不多,因此很少采用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一直局限于使用傳統的病蟲害防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在不了解作物實際生長狀況,對先進的科學防治技術無法合理使用的背景下是很難實現有效防治病蟲害目的的。
1.5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不及時
農作物與其病蟲害之間的戰爭是一場長期的戰斗。因為病蟲害本身有其自身的生長規律,農民只有充分了解病蟲害產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后才能夠抓住防治病蟲害的主動權,從而合理使用各項防治措施,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反之,如果農民在等到病蟲害已經蔓延開來,甚至嚴重威脅到農作物生長的情況下才開始防治,那就完全失去了防治病蟲害的主動權,這樣不僅誤工費藥,還得不到預想的治理效果,并且還影響到了的作物的產量。特別是一些病蟲害,目前還沒有研究出合理的治療手段,一旦產生,便難以管理,這樣嚴重降低作物產量。所以,及時了解病蟲害產生發展規律,在病蟲害產生源頭就得到有效治理,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對于改善農業經濟效益、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2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策略
2.1提高病蟲害預警
完善病蟲害網絡監測技術,提高網絡監測水平,根據實際的作物病蟲害類型、作物品種、病蟲害發病區以及區域氣候條件等,在作物種植地區設置合理的病蟲害監測預報站,有效安排預報點,從而使得整個種植區域都被網絡監測覆蓋到。不斷完善與提高病蟲害網絡監測技術,能夠及時有效的了解作物生長情況,掌握病蟲害特點,使得病蟲害能夠在初級發生階段就得到有效防治。
2.2增強綜合防治水平
要提高國家農業服務直通車的服務水平,通過電視講座、特派員蒞臨指導、技術服務熱線等形式為農民作物種植提供服務基礎,使得農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種植技術;構建村、鄉、鎮等各種社會服務機構,比如建立中介組織,使其參與到農業技術服務網絡當中,以不斷擴大農業服務的范圍;增強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讓廣大農民掌握科學有效地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防治能力,增強防治效果。
2.3規范農藥市場管理,提高農藥質量
要完善崗前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農藥經營行為。為了更好地管理農藥市場,所有與農藥經營相關的企業與單位都必須經過農藥管理部門經營審核通過后,接受專業的崗前培訓,待拿到崗前培訓合格證書以后持證上崗。經過崗前培訓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推廣新技術,正確判斷病蟲害類型,對癥開藥,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治理病蟲害,真正實現幫助農民排憂解難的目的;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力度,目前我國農藥市場不合格農藥、限用農藥、假冒偽劣產品嚴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從源頭上制止。所以進一步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力度,嚴把農藥流通關口,保證農民用上放心產品。
2.4引入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農民在了解先進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之后,還應該有效掌握先進防治技術的使用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病蟲害防治的水平。比如說在防治農業病蟲害過程中,不應該等到病蟲害完全蔓延以后才開始采取防治措施,應該合理使用網絡檢測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有效監控,及時檢測作物病蟲害產生的情況,合理分析病蟲害的生長狀況,將農業病蟲害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達到提高作物產量,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2.5增強應急防治病蟲害的能力
農民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應該秉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另外也應該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病蟲害防治系統作物蟲害防治的依據。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應該根據作物生長的區域條件,不斷擴大專業隊伍建設,充實物質儲備,將防治病蟲害工作逐步提升到專業化的水平,盡量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劑量與頻率,增強對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的重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農藥的使用效率,還可以降低作物生產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質的效果。
3結語
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除了要關注防治效果以外,還應該兼顧環保與安全,確保農作物高產、高質的同時也不要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傷害。另外,公共衛生也應該成為病蟲害防治工作內容之一,并且也應該將其作為農村農業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這對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