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亞雪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了體育新課標的實施,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體育新課標難以落實到實際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進而制約了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為此,本文通過分析“體育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育的影響,提出利用“體育新課標”提升小學體育教育實效性的措施,為小學體育教育應用體育新課標提供參考。
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小學生身體健康素質。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活動時,小學體育教育作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在我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在各個小學實施,進一步推動了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對小學體育教育產生影響。
一、“體育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育的影響
在我國,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推動了新課標的實施。對于小學體育教育來說,體育新課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1)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思想發生轉變
在我國,小學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傳統的教學思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思想普遍重視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被動性,同時沒有從小學生健康的角度看待體育教學活動。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不斷開展,作為一項基礎性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小學體育教育開始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關注,并且在體育新課標中得以規范,進一步形成指導小學體育教育的新思想,與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思想相比,這種新思想更加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側重健康教育,同時將傳統的被動式體育教育轉變為主動式體育教育。另外,在體育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健康意識,幫助小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2)創新了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模式
在我國,小學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先講解與體育運動有關的基礎知識, 然后進行示范,最后學生對體育教師的運動方式進行模仿,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各種單項動作。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的體育動作,確保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最大限度地標準化。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導致體育教師過于重視教學方法,忽視了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在這種情況下,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發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在體育新課標的指導下,體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幫助學生培養體育能力,在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進一步幫助小學生培養自我訓練的好習慣。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通過豐富教育教學模式,一方面采用模仿式練習,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自主練習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幫助小學生培養體育精神。另外,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對課外活動進行充分利用,幫助小學生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例如,通過組織進社區活動,讓小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自主排練體育節目,然后在社區活動中進行展示,借助這種方式幫助小學生增強學習體育的信心,激發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同時豐富了小學生的課外生活,培養了小學生的社交能力。
二、利用“體育新課標”提升小學體育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中,通過不斷豐富“體育新課標”內容,創新傳統的教學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小學體育教育的實效性。
(1)在實施“體育新課標”的過程中,通過創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樹立“健康第一”教學理念,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2)按照“體育新課標”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將主體地位真正歸還給學生。體育教師通過設置體育游戲,將教學內容融入體育游戲中,在游戲中幫助學生掌握體育知識,進一步幫助小學生培養體育興趣。另外,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進行考核、評價,確保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3)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按照“體育新課標”要求,需要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互動,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對此,要求小學體育教師領會體育新課標精神,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體育教師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指導,不是填鴨式的灌輸,利用引導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增加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論
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小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才能使其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實現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這與“體育新課標”要求的“健康第一”相一致。對此,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充分認識“體育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育的影響,通過豐富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進一步增強小學體育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泉州市立成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