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嬙
作為一種新式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模式區別于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其主要意義在于要注意到不同個體的差異性,通過個體間的互相交流進行努力學習和不斷完善自己與糾正自身的錯誤來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在如今的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利用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從側面激發出學生的潛在積極性,對于學生的創造性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極大的促進。筆者將會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對小學美術課堂中實施的合作模式進行分析與探討。
人總是會對于很美好的事物有一種趨向性,這是人的天性,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是對于一個人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將會促進學生產生一種很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小學美術也正在繼承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成為在美術教育中的一門啟蒙學科。不過在如今的我國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奇葩的現象,教師經常用和其他理論課程一樣的教學方法進行美術教學,導致學生的創造性遭到了嚴重的扼殺,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種嚴重的阻礙。
一、合作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合理進行學習小組成員的搭配
在小學的美術教學課堂中,除了要重點培養學生對于美術基礎知識的理解,更應該強化個性化的管理,按照不同的個體差異進行合理的分配,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分配合作,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出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進行優缺點互補,進而實現學生間的優缺點互補。這對于學生之間的互助交流溝通、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互動都是一個十分有利的選擇。要將“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最大程度的深化,讓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得到的結論進行準確而細致的剖析與點評,最終達到讓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盡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度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在創造力,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要重視課堂的藝術性,調動學生的情緒
小學美術不同于其他的理論課程,其中基礎理論性并不是主要的,藝術與創造才是其真諦。小學階段是一個學生在人格方面逐漸走向獨立、思想逐漸成熟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注重于學生在美術能力與創造性的培養,而不是單一的為其灌輸美術基礎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討論小組,為學生展示一些世界名家的作品,例如畢加索的《向日葵》、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弗朗索瓦·布歇的《戴安娜的休息》等,讓學生了解到世界上最為頂尖的高雅藝術的魅力。另外,還可以引用我國的大畫家齊白石的例子,齊白石在小時候十分的頑皮,不喜歡學習。后來終于發現了自身在美術領域的天賦,于是刻苦努力,術業專攻,終于取得了一番成就。教師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這些感人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讓學生深刻體會其中的內涵與魅力,通過不同的分組,讓學生來分享這些故事,同時在進行討論,講述自己曾經看到過的有關美術的小故事,互相分享,從而激發出學習畫畫的興趣與興致。
(三)進行正確的引導,“投其所好”
如今的學生對于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諸如國畫及其山水寫意或者素描等已經難以再有興趣,而對于國外的油畫更不會有多大的興致,如今的學生由于受到了更多的網絡文化的沖擊,對于動漫更加喜愛。教師可以投其所好,引用一些非常著名的動漫諸如《火影忍者》《海賊王》《死亡筆記》等,強烈吸引住學生的興趣,與學生產生共鳴,學生對于教師抵觸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消失了。消除了隔閡,交流與溝通會更加方便。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分組布置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在閱讀漫畫的同時,對于其中的畫畫水平與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現狀的小學美術課本上也需要增加更多的漫畫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喜歡上這門科目。擁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便隨之而來。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式的臨摹作業,讓學生描繪自己喜歡的角色與形象,然后教師根據學生作品的情況進行點評與篩選,評選出其中的優秀的作品,向大家進行展示,讓大家學習他們的優點。在小學美術課程上,不但要有素描、簡單的油畫、國畫的介紹、漫畫的初步了解等課程的理論教學,更需要注意的是實踐。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發揮與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可以自行發表自己的意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進行思維交互,互助互相鼓勵,討論心得,從而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得到自身價值的提高。
二、結束語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缺少創造性和責任心,導致在課堂的教學中出現了氣氛僵化等問題,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遭到了打擊,課堂效率低下。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的現狀,應該把合作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其中,讓學生與教師可以進行積極的互動,把整個課堂的氣氛給調動起來。教師不應該只注意到美術的理論與基礎知識的教學,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到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方面,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和積極性都激發出來。
【作者單位:包頭稀土高新區黃河路小學 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