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進
摘 要:生命教育產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本文分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研究緣起與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小學語文;優勢
一、研究緣起
開設生命教育理念的課程學習,以期引導中小學生確立正確的態度保持生命、珍惜和尊重生命、張揚與發展個性、挫折與逆境教育、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在《教育研究》上發表了《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文,研究生命與教育的關系。當前,由于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變化的諸多原因,生命意識逐步滲透到人的內心,生命教育逐漸走進大中小學,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生命意識,顯然是教師的責任和擔當,也是尊重和關愛學生的前提和基礎。近些年,生命教育理念備受教育學者和心理學者的關注,北京師范大學肖川博士認為:“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種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內在形態。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質,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毙W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已有的相關研究表明,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底蘊使其成為開展學生生命教育的主陣地。語文教學幫助學生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加深對社會、自然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生命、感受生命、珍愛生命,過有意義、有尊嚴的生活。翟淑娟對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表明,生命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勢非常明顯,教師可以通過注重“教”“學”結合、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實施個性化教學評價來達到激發學生生命的潛能、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讓學生的生命自由發展、凸顯生命靈動的目的。
二、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在教學中尊重,依靠學生
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同時,這也是生命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并取得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實際理解水平。具體來說,就是破除傳統課堂“滿堂灌”的弊端,給學生保留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其調動起知識體系及思維來解決問題。同時,要讓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兩者產生共鳴。要讓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更強,就需要教師遵從生命教育理念來推進課堂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的感知,并通過小組討論,查閱資料等形式,對課文加強理解;其次,要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理解,獲得感情上的共鳴;最后,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進行閱讀拓展。語文教學不僅是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動態過程,同時也是永無止境實踐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但是生命的獨特性使得每個人都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本能,讓教學變得更加自然。
2.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個性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希望學生透過這扇大門發現文學的美好,感悟文字中的情感,進而擁有發現美的眼睛。雖然低年級段的語文教學任務依然停留在識字組句的階段,但是在教學中應該積極投注自己的情感,將學生放在教學的核心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用語言,用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把握文章的脈絡與情感,并結合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特點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理解的教學設計。比如,在學習《陽光》這一篇目時,在天氣好的時候將學生帶到操場,讓學生感受到陽光帶來的溫暖,并告訴學生禾苗變綠了,小樹變高了,小溪流動歌唱都是陽光的功勞,而現在看到的美景如果沒有了陽光那么就不復存在了,不斷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當然,生命教育理念強調關注學生的個性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一些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視而不見、放任自流。而是要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無限的潛力。
3.尊重生命的獨特性,追求個性化的教學。
語文知識是博大精深的,在對語文知識學習與理解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知識點都會有獨特的見解。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生命的獨特性,追求個性化的教學。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做出的選擇也可能不一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善于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合作,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4.注重鑒賞教學
從某種程度上說,生命教育與傳統教育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強調的是精神和意識層次的教育。簡單地說,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也就是要讓學生領悟某種情感或者意識,讓學生的精神受到觸動。
因此,教師需要更加注重鑒賞教學,要在鑒賞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情感以及精神有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以此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如探究課文的中心內容,分析與鑒賞課文表達的內涵與精神。此時,教師并不直接進行授課,而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利用自主探究能力進行鑒賞。
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邱少云的壯烈行為,并且在課文的渲染下受到觸動。因此,學生才能認識邱少云行為的偉大,才能感受到眾多革命志士為了革命勝利、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甘愿付出生命的偉大情操。
基于此,學生不但完成了基礎的語文積累,同時對課文的深層次內容有所領悟。更為關鍵的是,在鑒賞的過程中,學生的意識和心靈受到觸動,讓學生對更高的生命價值所有領悟,以此建立長遠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教育理念是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明白其重要性,并且運用科學合理的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黃蓉.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01).
[2]王秀芳.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1).
[3]曹曉珊.用生命教育構建小學語文和諧課堂[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