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銀娣
摘 要: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為教學內容活動積極創設出相應的教學場景及環境,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一種情感體驗,有助于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本文闡述了體驗式教學法應用的主要作用及原則,對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法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作用;原則;高職基礎會計;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以下就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法應用進行探討。
一、體驗式教學法應用的主要作用
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體驗式教學法所尋求的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過程能夠與其所得到的情感體驗進行充分科學的融合,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得到深刻的體驗及相關的行為選擇。與此同時,學生內心所感受到的愉悅度也能得到增加,自信心得以增強,學習效率自然也會隨之提高。簡而言之,體驗式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充分的愉悅度與快樂,對知識內容充滿興趣,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情感層面入手,通過一種愉悅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體驗式教學法應用的原則
體驗式教學法應用的原則主要有:(1)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輕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圍中引導學生產生各種問題意識,展開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尋求答案,分辨正誤,這一原則指導下的教學,思維的“過程”同“結果”一樣重要,目的在于使學生把思考和發現體驗為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強迫或負擔。(2)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和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這一原則是體驗式教學實現的基本條件。人的這種認知規律要求在教學中既要考慮如何使學生集中思維,培養其刻苦和鉆研精神,又要考慮如何調動其情感、興趣、愿望、動機、無意識潛能等對智力活動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鼓勵學生要刻苦努力時,很可能已經無意識地暗示了學生:你能力不行,所以要努力。這樣就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畏難情緒。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把學生視做理智與情感同時活動的個體,就會想方設法地去調動學生身心各方面的潛能。(3)師生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體驗式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學本是一種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體驗式教學更強調這一點。只有師生間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師對學生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有暢通的可能。并且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學生也必須充分了解教師,彼此形成一種默契。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自主性側重于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精神。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體驗式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得到如何做人的體驗。
三、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法應用分析
1、合理設計案例。基于體驗式教學的特征,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對于體驗感知內容的充分表達,也能夠促使學生將心中的感受進行明確及進一步的深化,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充分理解。通過相關教學案例的設計、小組形式的討論、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及案例教學這一系列活動,為學生創設出與實際生活并無過多差異的環境。在基礎會計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是教師滔滔不絕而學生昏昏欲睡的現象。針對此種狀況,需要應用案例教學,通過原創案例或是對典型案例進行加工處理讓學生進行分析、研究,找出最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進行財產清查盤存制度的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案例:假設父母需對自己的花銷狀況進行具體的了解,如何計算相應的開支總額及余額。在學生爭相發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找準時機指導“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的教學。教師在對相關基礎會計內容進行科學的整理講解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進行闡述。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有了更充分的學習體會,還進一步掌握了學習內容。
2、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特定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原有的被動地位轉換為主動、由被動接受轉換為自主性的分析探索,給予學生充分真實的學習體驗,更好地理解基礎會計的教學內容。例如,講解會計支票的填寫方法時,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活動,安排三個學生到講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由學生甲扮演A企業的出納人員,學生乙扮演B企業的出納人員,學生丙扮演銀行職員。A、B兩家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業務往來,需要去銀行轉賬,自然要接觸到轉賬支票的填寫。在情景模擬過程中,需讓學生丙所扮演的銀行職員在支票審核時發現一些填寫錯誤,并說明原因,給予糾正。最終通過一系列的交易活動,學生甲及學生乙所扮演的兩家企業出納人員手中均握有相關的交易憑證。通過這類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體的課堂教學氣氛也較為活躍和諧,學生抱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自主學習。
3、進行實地考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谡n堂上沒有真實的環境和對象,所以需要讓學生接觸企業、了解企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檢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學時應積極開展一些必要的課外實訓,將部分集中實訓的時間盡可能安排在期末階段,實訓時長多為1~2周,并為學生提供好充分的實踐條件、時間空間。學生的課外實訓內容主要為:到優秀企業及銀行參觀、邀請優秀畢業生返校交流演講等,將學生由課堂直接帶入至社會實際生活中去,充分感受到會計工作的內涵與真諦。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法對于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及教學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推動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賈虹宇.會計案例教學所引發的思考[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2]趙瑞玲.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81)
[3]肖鴻.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