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
孔子說:“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諸,濃厚的興趣會使人樂此不疲?!迸d趣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在創造和表現美的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小學美術課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美術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突出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創作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創造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國旗真美麗》一課時,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得到了情感體驗。如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國旗代表國家,真切地感受、體會到它的莊嚴、神圣,從而激發起真實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教學中可這樣處理:在教學前先播放——組影視鏡頭——電影中為國捐軀的熱血青年;抗日救亡運動風起浪涌的畫面;新中國莊嚴成立;奧運冠軍面對國旗,聽著國歌流下幸福的熱淚;接下來再觀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體育健兒為國爭得榮譽、山村小學的孩子們高舉手臂注視國旗冉冉升起、中國申奧成功等激動人心的場面,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然后在課開始時用《國歌》引入,讓學生跟著國歌樂曲唱國歌,感受國歌激昂奮進的旋律,調動學生的情緒,并引發學生對國旗觀察、認識和交流的興趣與愿望。接下來展示五星紅旗,說說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從紅旗的形狀、圖案、色彩來感知它的美,通過對國旗顏色的講解,學習簡單的色彩知識,如紅色和黃色同屬暖色,紅色、黃色組合在一起使人感覺和諧、熱烈。讓學生感到紅旗也是色彩的美好組合。從而產生一種喜愛的感情。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說說什么時候才播放國歌?播放國歌時有一項相應的活動是什么?為什么要升國旗呢?……通過這樣的引導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為下面的教學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二、引入教學故事,引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人是根據形象思維行動的生物”,因此形象思維決定了人們造型表現的意圖,這意味著教師在指導上,必須使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浮現出這個形象,而后再根據形象進行描繪。通過聆聽或閱讀小故事,然后根據故事內容作畫的方式對學生學習各種造型元素是非常好的途徑。孩子們最愛聽故事,用故事串聯教學之中,能讓孩子在入迷地傾聽中輕松地學習。
如在教《指印聯想》時,以故事引入:“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有一個指紋王國,那里住著許多指紋小人。這些指紋小人的頭呀、手呀、腳呀都是指紋組成的,就連鞋子、裙子、項鏈、武器等也都是用指紋做成的,當然,指紋王國里的國王、王后、公主、王子、士兵、、國民、廚師也都是指紋啦!小朋友,你能把這個有趣的指紋王國畫下來嗎?比如:畫一個好老好老的指紋國王,畫一個漂亮的指紋公主或者帥氣的指紋王子、士兵,試一試,一定很有趣!”剛講完,有很多小朋友就躍躍欲試了。再讓小朋友們回憶一下曾在小人書中看到過的國王、王后等人物的形象,然后將指紋與人物形象進行聯想,畫出生動有趣的“指紋小人”。這個方法還真不錯,小朋友們一個個握著筆,歪著頭,一幅全神注的模樣,靜悄悄的描繪著他們的“指紋王國”。
三、充分利用范畫,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繪畫作品是直觀的藝術,對每個欣賞者會給予心靈的刺激。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尤其是繪畫作品。要想提高學生的水平和引起興趣,教師示范性、直觀性教學非常重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直觀性教學是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感覺去感知知識技能,他在《大教學論》中說:這對于學生應當是一條黃金一般貴重的原則,對于一切事物,應當盡可能用各種感覺來感受他們,這就是說看得見的就用視覺感受,聽得見的就用聽覺感受,聞得出氣味的就用嗅覺感受,有滋味的就用味覺感受,可接觸的就用觸覺來感受。假使某些事物同時能用數種感覺來感受,就讓他們同時訴諸于數種感覺。這也是現代美術教育中利用多媒體體等多方面的輔助教學的論點與依據。在美術作業評論中,我們時常聽到教師這樣評論學生的作業:你的畫色彩真漂亮。這只小狗你畫的好象啊。這些話指的就是藝術感受的能力。因此每次上課,教師盡可能親自示范,示范勝過講十遍,愛美和求美是學生的心理需要,凡是美的東西都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好奇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的范畫必須是高質量的。
四、利用實地寫生,鞏固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藝術來源于生活,要想表現得真切,學生必須有實地的體驗和認真的觀察。很多美術教學的內容需要走出教室,進行實地寫生,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題材內容,更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去真實地描繪和創造生活。在美術教學中,根據教材要求,組織學生以“生態游”的方式,去田野、河邊、草地上、花叢中寫生。這樣學生不但興趣盎然,創作出的作品富有真情實感,而且在寬松愉快而自由的環境里,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自由發揮。
比如一位小學的美術教師在一個下雪的冬天里覺得應該帶學生去感受這白色的自然世界,他決定把課堂放在室外。于是這樣的情景出現了:教師和學生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來,很快,一條10多米長的大龍雪雕完成了。教師說,“觀賞這樣的大作品要有距離才行?!庇谑谴蠹业巧狭鶚菑纳贤赂惺?、欣賞、體會、評論著自己的藝術作品和收獲……這是通過每一個學生自己觀察然后動手創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的收獲??瓷先ィ處煼艞壛嗽瓉斫滩膬热莺褪谡n方式,但實際上這種“放棄”是教學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種開放的情境,是對美術教育根本價值實現的最大褒獎。
總之,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是一項艱苦持久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的摸索和探討。我們要進一步挖掘激發培養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美術教學真正發揮它美術教育的特有價值,使他真正成為傳遞文化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