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艷修
摘 要:物理是高中的基礎科目之一,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其重點之一在于對力學的研究。而要想學好高中物理的力學部分首先就要掌握力的概念以及特點、力的特點以及分類等基礎理論知識。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關于如何更好學習高中物理力學知識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受力分析;運動與力
高中物理分為力學、電學、電磁學、光學等幾大部分,力學屬于物理知識的基礎部分,大多數的物理考試試題都與力學知識有關,掌握力學解題方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物理老師要注重學生對于力學基礎概念的理解,不要混淆不同力的概念,只有對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掌握才能做到靈活運用。高中物理力學部分學生要掌握關于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動能定律等題型的解題思路,而解開力學相關習題的關鍵就是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分析所受力的性質,根據受力結果進行思考。物理是非常靈活的一門學科,其考題始終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老師在平時要注意學生對不同力學題型的練習,只有多做題,積累經驗,清楚各種題型的解答思路,學生才能夠輕松的解答力學題。另外,學生要重視物理實驗,實驗是獲得對物理理論客觀認識的一條途徑,自己動手實踐才會對力的方向及性質有明確清楚的感受。以下是筆者對如何學好高中力學知識的幾點建議。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學好物理的重要因素,物理是理科中較難的一門學科,有的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就聽說了許多關于“物理難,物理不好學”的話,導致在開始的物理學習中沒有足夠的自信甚至在后來物理的學習中感覺越來越困難。物理學習注重靈活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是絕對行不通的,如果開始的學習狀態不好,那么即使后來調整好了自己的學習狀態對于沒有學好的部分也很難補得回來。所以老師要讓學生重視物理的預習和復習,在上課之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那么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的講解時就不會吃力,能夠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生還要形成科學的復習意識,重視基礎概念的復習,在復習時要學會歸納單元學習內容,對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多做課外練習題,對重點的內容真正做到爛熟于心。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了解
在學習力的概念的時候,學生要掌握力的以下幾個基礎概念特點:①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不能夠離開物體單獨存在。②一個力總是關聯著兩個物體,具有相互性,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③力的作用效果分為兩種:第一,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第二,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力按性質命名有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等。根據效果命名:比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還有幾種常見的運動形式中力與速度的關系:①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時,物體靜止不動或者做勻速運動。②當物體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且與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與運動方向相反時,作減速運動。學生只有扎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牢記力的種類,才能進一步學好物體的受力分析。
三、掌握力學習題的解答方法
力學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運動與力的關系,物體之所以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是由于它們的受力情況不同。牛頓第一定律就提出“保持自己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這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也就是說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但是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要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研究,首先要找對受力物體,再分析受力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受力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題的關鍵。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就要涉及到力的合成與分解,在解題時首先要根據題意、想象物體運動的過程繪制草圖分析。在受力分析的過程中要知道重力一定存在的,是否有其他力的存在就要看受力物體與其他有幾個接觸面,再分析接觸面上受力物體的受力情況。審題要認真,發掘隱藏條件,畫好受力分析圖,并根據受力性質來分析。
發揮想象物體的運動軌跡時要注意題干上的關鍵字眼,比如“物體正好達到受力平衡”“加速度恰好為零”等的“正好”“平衡”“恰好”等關鍵信息,這些關鍵信息說明了物體此時的運動狀態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這正是我們入手解題的關鍵所在。再比如這道題中:“在光滑的斜面上有一個重為2P的物體.當沿斜面向上和沿水平方向向右各加一個大小都等于P的力作用于這個物體時,物體正好處于平衡狀態”這題中的“物體正好處于平衡狀態”,我們就知道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然后對受力物體進行分析,各個力的和相加為零,就可以算出平衡狀態時斜面對物體的彈力,然后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得到物體對于斜面的壓力等于斜面對物體的彈力。
四、聯系生活實際
除了實驗室做的力學實驗,生活中處處都有“力”的身影,學生要學會把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分析,比如“足球場上的足球被踢飛”“提起一桶水”“行駛的汽車”這些現象,分析足球、手、汽車分別受到了哪些力?再比如“教室里面的吊扇,當電風扇靜止時,豎桿對其拉力等于電風扇本身的重力,那么為什么當電風扇轉起來時不會掉下來?”對于每天在眼前都可以看見的現象,老師也要對學生引導思考的方向,讓學生以所學習到的基礎概念弄清楚這些力學現象的本質。如果學生對于這些現象自己不能解釋時,老師就要對學生進行講解,就像風扇的問題是因為“當電風扇轉動起來以后,扇葉把空氣推向下方,即扇葉對其下方的空氣有向下的力,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空氣對扇葉同時也有向上的力,明確這一點以后,再對電風扇進行受力分析,電風扇在豎直方向上受到3個力的作用,即: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豎桿對電風扇的拉力和空氣對電風扇的向上的力。物理本來就是一門少理論的學科,除了一些物理規律以及概念,其他的知識都是靈活變通的,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多多觀察物理現象,了解事物運行的方法和規律,從而形成出物理力學思維分析方法模式,這樣才能學好物理力學。
總之,高中物理力學部分的學習更加注重實際運用,為此老師要讓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多觀察生活中的力學現象,把理論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從而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學習修養,做好上課之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力學知識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