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伯強
(余姚市城南中學,浙江 余姚 315400)
余姚市部分中學10名體育教師和100名初中生。
1.2.1 文獻資料法
1.2.2 問卷調查法
1.2.3 訪談法
1.2.4 數理統計法

表1 教師對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了解

表2 教師自認能否適應課程標準改革的變化
由表1、2可以看出被調查中學80%的體育老師能夠正確理解體育新課程改革,并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可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中,參加各種級別的評優課,開展課題研究,撰寫論文,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表現了中學體育教師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較好的專業發展勢頭,為進一步進行課程改革提供了師資保證。
2.2.1 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更貼近學生生活
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主要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動作技術難度大,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以致學生心不在焉地進行練習,學生的個性和積極性受到壓抑,個別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在心理上受到無形的傷害。被調查中學體育教學內容在保留原有鍛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從單一的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向體育學科與相關學科融合方向轉變。

表3 學生對體育課程改革前后的評價
由表3可知,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前,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表示喜歡的人數占62%;對教學模式表示喜歡的人數占52%;對教學評價表示喜歡的人數占69%。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后,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表示喜歡的人數占79%;對教學模式表示喜歡的人數占76%;對教學評價表示喜歡的人數占91%。學生對課程改革前后的體育教學內容的興趣上升了17個百分點。
2.2.2 教學形式、手段多樣,更符合學生實際
被調查中學的體育課程改革在教學形式上,逐漸淘汰傳統單一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機械模仿的形式,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創編和組織參與課堂、校園、社會體育活動及體育知識、體育競賽、體育游戲等全新的形式,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進取,創造出不同形式的教學形式,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完成從單純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向學生個體人格健全發展的方向轉化。
2.2.3 教學評價更科學、合理,體現針對性
傳統的體育評價方法形式只是采用單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不能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的變化,不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及時的反饋,對學校同年級中年齡和先天條件有所差異的學生無疑是不適用的。被調查中學的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經常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重視多重評價。例如教師改變過去只重視結果的評價體系,而是十分注重過程性評價,在練習快速跑的擺臂練習中,分小組練習后,讓個別學生出來“表演”,再讓他按教師要求的幾點動作要領進行自評,并以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對他進行評價,最后教師作評價總結。
2.3.1 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表4 學生在體育課程改革后的變化
由表4可知,體育課在進行課程改革后,有93%的學生認為與老師的關系得到了提高,師生間的交流多了;有95%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自己成為了課堂的主角,參與的程度有了提高;有9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提高了。
由表4數據結合作者的實地考察,發現在體育課程改革后,學生對體育課的期待程度要比以前明顯提高,同時在體育課上的參與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3.2 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體育課程標準改革中,教師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轉變,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改變過去只強調競技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方面,針對課堂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改變采用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關系更加融洽,課堂上師生相互提交流,氣氛活躍。教師還經常開展教研活動,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加強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通過對課程標準改革變化的問卷數據分析得出:經過了課程改革后,被調查學校的體育課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上都進行了大量的改革,使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轉變,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并能主動參與體育課,與教師間的交流多了。
2.4.1 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
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各不相同的,在實際工作中任何一所學校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所有學生各種不同的運動興趣。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工作實踐中,注意加強對學生體育價值觀和責任感的教育,注意對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運動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作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首先要明確初中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了解初中生普遍喜歡的運動項目,然后制定適當的教學內容,開展多種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2 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當前,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已廣泛地運用于體育課堂教學之中。這些現代教育手段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的革命,它擴充并且延伸了教學內容:直觀的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優化了教學情況。作者認為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使用要與體育學科教學特點相結合,它只能成為一種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輔助于體育教學,而不應喧賓奪主。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確認識教學媒體的作用,不能刻意追求教學形式的花哨,這并不是一節好的體育課的標準;其次,教師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經驗及理論知識的積累,彌補不足,使自己能更好地利用教學媒體,上好體育課。
2.4.3 恰當、及時的進行評價
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體育課程評價“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體育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表揚學生在于努力挖掘學生的全部潛力,對學生要有深刻的了解,“讀懂”學生,才能真正地煥發出表揚的強大力量。如果體育老師能夠讀懂學生,即使批評指正,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表揚的度是很關鍵的,即不能泛濫,也不能吝嗇,使表揚真正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3.1.1 余姚市被調查中學的體育課程改革使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程度明顯增加,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改革后的體育課使每個學生的潛力、個性特長得以盡情發揮,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積極樂觀、頑強拼搏的心理品質。
3.1.2 余姚市被調查中學體育教師普遍認為通過課程改革的實踐,對體育課程標準改革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自身的業務素質有了明顯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3.2.1 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
中學階段是連接大學與小學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它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加強中學體育課程與小學、大學體育課程直接的聯系,可以使三者形成一種合力,更好地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3.2.2 加強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聯系
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占整個學習時間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課外活動的時間,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團隊意識,進而達到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
3.2.3 增加體育選修項目
體育選修項目教學,可以使老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需要,更為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實施,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2.4 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與地方特色體育項目的融合
利用好學校特有的地域環境、資源以及所在地的特色運動項目,不僅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又能夠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主人翁”意識。
3.2.5 建全建強教師隊伍
加強引進專業人才的同時加強對現有隊伍的培訓力度,建立一支知識結構豐富、實踐能力強、專業扎實、事業心強的的專業師資隊伍。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強自我學習。
[1]季瀏.體育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宋盡賢.牢牢把握體育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J].中國學校體育,2005,(1).
[3]陳志丹.論體育教學中反思的缺失[J].中國教育學刊,2005,(12):16-17.
[4]徐健.論學校體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5(4):50-52.
[5]王啟明,崔慶霞.體育教師高效教學策略與技巧 [J].職業時空,2005,(18):16-17.
[6]許英魁.淺談學校體育教學管理與素質教育 [J].中國科技信息,2005,(2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