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越西縣作為農業大縣和農業人口大縣,實現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核心和突破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本文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入手,分析越西縣的主要做法,談幾點思考,以為其他地區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供給側改革 做法 啟示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025-01
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已形成了甜櫻桃、蘋果、馬鈴薯、蔬菜、油菜等五大支柱特色產業,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片,一條“建園區、興產業、促增收”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1 主要做法
1.1 “增”有效供給。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端與供應端匹配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一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強農產品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以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契機,組織外貿農企參加“萬企出國門”等活動,擴大傳統出口市場,開拓東南亞、歐美等新興出口市場。二是實施品牌戰略,構建以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為主的品牌體系,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推進公共品牌營銷,搭建電商平臺,開辦電子商務公司,做大“大涼山”品牌。三是實施農產品“五進”和“網絡+實體店面”互通營銷模式,推進“互聯網+農村”電商項目,打造農村電子商務特色鎮、核心示范村,促進供需雙方的有效銜接。
1.2 “優”結構調整。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引擎,增強市場導向驅動力,促進農業產業區域化、集約化、規?;?。一是構建“5+N”農業產業體系。深化以甜櫻桃、蘋果、馬鈴薯、蔬菜、油菜為主,苦蕎、菜籽油、核桃等為補充的特色產業體系。根據《越西縣現代農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農業結構調整方案,優化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推廣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制,完成產品結構調整。二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引入現代產業的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完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通過招商引資、培育重點、改造壯大一批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先后引進培育出東方公司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20家,土地規模經營率達56.7%以上。三是建立農業“雙創”機制。支持大學生、蓉漂等人才和農業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強化科技創新,建蔬菜科技示范園等科研機構及科技示范基地(園區)。
1.3 “減”農民負擔。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導向,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降低生產生活成本。一是落實惠農政策。貫徹執行各級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按時足額將各類惠農補貼采取“一折通”形式兌現到戶,確保政策兌現率達100%;二是推進強農措施。圍繞城鄉一體化進程,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統一就業失業登記、社會保險、住房保障等制度,落實農民工就業措施,強化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吸引農民進城入鎮入園,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實施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探索新“四權”,擴大農村資源確權范圍,明確農戶權屬權益,盤活土地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增加農民及農業經營主體財產性收入。
1.4 “補”農業短板。瞄準薄弱環節,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一是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投入5億余元實施小農水設施建設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高產創建、糧食規模化生產、農機化推廣等。二是延伸農業產業鏈。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建設,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率。積極探索“公司+農戶”、“公司+農戶+基地”的訂單農業發展模式,依托朱大姐特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開發綠色食品,依托東方公司發展甜櫻桃,形成了扶持龍頭企業抓壯大、帶動群眾強增收的良好局面。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攻克土地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權等各類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難題。探索土地流轉風險化解機制,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開展農業保險。四是狠抓精準扶貧。實施相對貧困村扶貧開發,采取“一戶一業、一戶一策、一人一法”方式,幫扶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縣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1.5 “強”風險監管。堅持以人為本,用綠色環保理念打造生態安全型農業,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構建全覆蓋監管體系。實行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覆蓋監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完善行業禁入和退出機制。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獲證產品占全縣食用農產品生產面積6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99.5%。二是構建農產品全過程生產管控體系。編制農產品標準化技術管理手冊,推進主要農產品全域標準化生產,在基地建設、生產規程、產品分級、冷藏運輸、包裝銷售等環節實現標準化生產管理和標準化認證,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95%以上。三是強化專項整治和檢測評估。深化突出問題治理,全面排查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風險隱患和“潛規則”,解決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產地重金屬污染等突出問題。
2 幾點啟示
2.1 加強大小兼顧招商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抓手。當前一些地區招商引資中要么自慚形穢認為沒有招商的優勢,要么好高騖遠,以致“百無一功”。越西縣招引到的業主投資額在幾十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甚至一些回鄉創業人員投資僅幾萬元,但卻有效發揮了這些資金的“藥引子”作用,帶動了產業發展。
2.2 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保障。越西縣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堅持沉下去、深入進去,積極發動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創造了算賬對比法、分類管理法等群眾工作方法和經驗,引發共鳴,產生共振,進一步推進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進程。
2.3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越西縣在農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堅持不等不靠,提出“政府砸錢就是砸事”,積極從利益聯結機制入手,充分調動各方面投入的積極性,如在甜櫻桃、蘋果產業發展中由龍頭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帶領農戶分散和善,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采用消費會員籌資模式,分散責任、分擔投入,有效化解投入矛盾。
參考文獻
[1]許經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層思考[J].學習論壇,2016,(6)
[2]江小國,洪功翔.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路徑與國際經驗[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
作者簡介:吳濤,1989—,女,四川越西,助理農藝師,從事煙葉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