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峰 王一舒 李興堯
[摘 要]高等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深受用人單位的關注。現實需要有本事、有能力、肯干、會辦事、有培養前途的會計人才,但部分高校距離這一要求甚遠,在一些會計專業學生中出現“眼高”、“手低”、“傲慢”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加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要從“敬業教育”的角度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將“職業素養”教育活動納入高校“教學活動”之中,從職業技能培養的角度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
[關鍵詞]高等學校;會計專業;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134-02
一、開展職業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自1993年高校擴大招生規模以來,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人數翻了三番,高等學校“精英”教育已轉向“大眾化”教育。一些名牌學校由于生源質量好,高校領導重視抓教學,教育質量沒有退化。他們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得到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有本事、有能力、肯干、會辦事、有培養前途。[1]但是,許多生源不好或不太好的高等學校,不重視教學質量, 他們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不理想,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工作態度浮躁,不愿意干實事。這一問題在就業態度上表現得最突出:不愿意干“苦”和“累”的活兒;不愿意干“非專業”的活兒;不愿意干“份外”的活兒;不愿意干“基層人員”的活兒;不愿意干“無電腦”的活兒等。部分學生找工作的標準是:坐在辦公室玩手機、看報紙,拿較高的工資,過著輕松愉快的日子。他們不愿意去艱苦的行業、落后的地區工作,也不愿意去繁忙的單位、普通的基層工作。一句話,“眼高”。
2.業務能力不強,干不了實事。會計專業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并沒有扎扎實實學好會計專業知識。專業書中許多知識他們都沒有學、沒有看、沒有碰,存在很多“盲區”。當他們一走上工作崗位,就露了“馬腳”:會計業務工作不會干,也經不起詢問和檢查。一句話,“手低”。
3.處理事務不力,語言缺乏修養。有的學生到工作單位后處理事務不到位,不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說合適的話、辦合適的事。一句話,“傲慢”。
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會計專業學生中開展“職業素養”教育,讓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工作觀、職責觀、成就觀。[2]
二、加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從“敬業教育”的角度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敬業。 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于事業, 千方百計把事情做好。對大學生進行“敬業教育”,就是要讓大學生正確對待自己從事的工作,在工作中體現人的“職業素養”。開展“敬業教育”有四種方式:一是發揮輔導員、班主任作用,在平時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開展敬業教育;二是聘請現場會計人員、高校優秀人員講述兢兢業業工作的事實;三是利用學校宣傳欄、廣播電臺、師生微信群傳播敬業思想、敬業精神、敬業事跡,營造良好的敬業環境;四是以“敬業”為主題開展班務活動、團支部活動、學生會活動等各種競賽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當演講主體。
(二)將“職業素養”教育活動納入高校教學活動之中
目前,一些高校已經充分認識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已經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高校教學活動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的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開展敬業教育,具體內容包括幾個方面。1.讓學生掌握“愛崗敬業”的內容。會計人員的愛崗敬業,指的是會計人員忠于職守、熱愛會計事業的精神。會計人員愛崗,就是熱愛自己從事的會計本職工作,安心會計本職工作崗位,穩定地、持久地、恪盡職守地做好會計本職工作。會計人員敬業,就是會計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做好會計本職工作的意義,明白會計本職工作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認識做好會計本職工作的道德價值,明白會計人員的言行會影響與財會部門打交道的各種人員,會傳遞會計道德風尚。因此,會計人員要在從事會計工作中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自豪感和榮譽感發揮自己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性。2.讓學生掌握“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辦事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始終忠于職守,盡職盡責。3.教育學生誠實守信。教育學生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做假賬;要保守單位商業秘密,不為利益所誘惑;要謹慎執業,維護職業信譽。4.教育學生廉潔自律。要求學生做到遵紀守法,廉潔清正;公私分明,不貪不占,“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兩袖清風,一身正氣”。5.要求學生辦事客觀公正。辦事客觀公正就是依法辦事,守住底線;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如實反映,保持會計履行職責的獨立性。6.讓學生始終堅持準則。這里所說的準則包括:會計準則;會計法律、法規、制度。堅持準則是會計人員勝任本職工作的基礎,其基本要求是:熟悉準則;遵循準則;敢于同違法行為做斗爭。7.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執業本領。要有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愿望;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刻苦鉆研的精神;要有終身學習、積極奮進的恒心。8.教學生如何參與管理。會計人員參與管理,就是參加企業、單位的管理活動,當好管理者的參謀,為企業、單位的管理活動服務,使會計的思想、行為能夠影響管理者的決策。9.強化會計人員的服務職能。教育學生處理好監督和服務的關系: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既要有服務意識,又要提高服務質量。
二是在實踐環節增設思想品德提升訓練課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敬業品行訓練。
1.進行會計職業情操的訓練。其具體包括:熱愛會計本職工作、安心會計本職工作和樂于會計本職工作等。2.進行會計職業態度的訓練。其具體包括認真、仔細、誠實、守信、公正(道)、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3.進行會計職業責任的訓練。其具體包括:對待會計工作的責任心(感),會計職責的履行(尤其是講原則,講方法),奉獻社會的精神,正確的榮譽觀等。4.進行會計職業作風的訓練。其具體包括:循規蹈矩、實事求是、當“家”節儉、服務耐心等。5.進行會計職業紀律的訓練。其具體包括遵紀守法、保守機密、清正廉潔、自警自律等。
(三)從職業技能培養的角度提升大學職業素養
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高廳〔2007〕7號),明確提出,“大學生應當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還應該通過課程提高學生的各種通用技能,比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其中,專業性求職技能和社會性通用技能對大學生就業尤為重要。對求職技能通知進一步指出:要“具體分析已確定職業和該職業需要的專業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并學會通過各種途徑來有效地提高這些技能”。筆者認為,在這些技能中,“對個人素質的要求”是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和要求。
2009年8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十二條規定:“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應當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第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統籌協調,鼓勵和支持各類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依法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從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職業技能培訓的目的是促進就業,即“以就業創業為導向”,以“從業素養”為根基。[3]
常州大學會計學專業開設會計崗位實務訓練課程[4],對會計工作每個崗位的訓練都提出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概括起來是“八大”敬業基點:一是把住“出納報銷關”,保證貨幣資金安全完整[5];二是掌控“物資價值流”,保證存貨崗、固定資產等財產物資有效營運、不減損;三是維護“職工權益”,保證職工取得合理薪酬;四是維護“債主業主權益”,保證按期還本付息和支付紅利;五是維護“客戶權益”,保證提供合格產品,及時結算貨款;六是維護“國家利益”,遵守稅法規定,如實納稅;七是講究“成本效益”,控制好成本費用;八是“誠信做賬”,保證如實編制財務報表。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建勇,朱學義,朱亮峰.以從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0(3):35-39.
[2] 朱學義,黃國良,楊玉鳳.會計人才的素質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1(7):33-34.
[3] 朱亮峰,朱學義.論高校會計職業型技能培訓[J].會計師,2011(1):87-88.
[4] 朱亮峰.論會計專業學生實訓中“現金會計”綜合素質的培養[J].實驗室科學,2015(6):161-164.
[5] 朱學義,李興堯,朱亮峰,仲旦彥.會計崗位實務訓練(第4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6] 沈皓.新公共管理模式與高校財務管理改革研究[J].大學教育,2012(8):124.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