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卡娜
【摘 要】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培養 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28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教是為了不教。”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埃德加?富爾所著的《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經不是“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這是時代的需要。因此指導學生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當前教改的重要課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要把著眼點放在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上,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從而學會自己打開知識的大門。
一、明確自學能力訓練的目標及層次
根據農村學生實際情況,依據大綱和教材降低難度、由易到難、逐步培養的思想,我確定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三個層次。
首先,在第一學期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解決生字、新詞的音、形、義的問題;能借助參考書和自讀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寫作時間、背景和作者的有關問題;能借助參考書和自讀提示初步讀懂文章大意,劃分段落層次,在老師的下概括段落大意;能說出中心思想;對課文有一些思想,能提出一些問題;能復述課文。
其次,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第二、三、四學期要求學生:比較準確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較淺顯的文章的結構層次;能寫出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內容提要或故事梗概;能有根據地說明教材特點;能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能出題互測。
最后,在達到第一、二層次目標及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五、六學期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脈絡、思路,畫出結構提綱;有自己的見解,通過比較初識文章的特點。借助參考書自譯文言文;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聯系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感想。
二、教給學習的方法
埃德加·富爾所著的《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于“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能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知道運用已有的條件去尋找解決問題、認識新事物、產生積極聯想的途徑,這是他們一個發展受用的財富。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點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去實踐運用。比如:字詞學習的方法,寫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聯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內容;或用肢體動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學生積累了這些字詞學習的方法,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主動識字學詞,不斷擴大詞匯量。對課文學習,可以先總體泛讀,然后擇其重點段精讀,品詞析句領悟審美;可以從審題入手,通過設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讀后存疑,通過查找資料,上網獲取信息,閱讀課外書來提高語文素養;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包括《讀者》、《故事會》、《演講與口才》、《語文報》等鮮活的報刊,在閱讀時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和隨筆等等。學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可以去廣泛地自學,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發揮。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學生掌握任何知識,都要經過特定的、合理的學習過程,而“學會學習”是當代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一位教育家曾說過:“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立體的范疇,它不是屬于一般的能力,并且是較復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幾次自學行動的過程,就指望學生完全打敗自學的敵人,從而具備自學的能力。只有堅持不懈,養成學生的自學習慣,這種能力才可望最終完成。”可見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因此,我常跟學生講培養良好自學習慣的好處,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讓學生養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認真檢查作業的習慣;讀書時認真思考、勇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課外讀書的習慣;經常練筆的習慣;反復修改文章的習慣。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細心培養,并持之以恒,直到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四、拓展延伸,感受別樣的世界,完成自主學習的最后升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語文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還要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從中吸取營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校外。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用好教材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三年內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我們計算一下,平均每月學生的閱讀量應不少于72000字,平均每天的閱讀量應不少于2400字,我想作為一名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全能夠做到的,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的,學生的閱讀量還應有較大的突破。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老師要持之以恒,學生要循序漸進。只要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能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