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提問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語文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是值得全體語文教師共同探究的重要問題之一。課堂有效提問更是在課堂上更是開發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關鍵。我們要不斷引導學生品嘗學習中思考的樂趣,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想”。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提問 有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59
課堂有效提問在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下文主要就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做出了主要說明。
一、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現狀
(一)問題冗雜化,思維邏輯性較弱
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提問都是隨機化的問題,問題從不經過提前的精簡、提煉,問題較為冗雜,邏輯思維不明確,沒有針對性地提問,從而造成學生的思維力度降低,思維空間受限,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白白浪費,從而致使學生課堂的積極性下降,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
(二)提問簡單,無思考運用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遇見問題就喜歡問學生為什么,即便是書中能找到的簡單問題,也要問上幾個為什么,但不覺無意間,課堂時間就這樣荒廢。這樣一來,學生沒能從提問中獲取啟發,教師也沒能按照教學計劃突出教學重點,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文時,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當學生集體朗誦到“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時,我會隨即提問為何再次來尋未果了呢,學生們為了回答問題努力翻閱課本,查找相關知識點,最后回答也是繽彩紛呈,實際分析意義不大。因此提高課堂提問效率,問題的“質量”問題是重中之重。
(三)問題枯燥乏味,無法帶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設計以實現教學目標和突出教學重點的基礎上,教師設立的問題要能充分帶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圍。但在初中語文的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往往“一板一眼”,問題本身所含趣味性、針對性不強,帶動學生思考的意義不大,這是初中語文教師實現課堂有效提問的一個重要瓶頸,是阻礙學生課堂高效學習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教師在平時的課前備課過程中,要深入挖掘課本知識,探究課本內容中所含問題,充分權衡課堂時間,全面考量問題在文章中的作用,從而使課堂提問簡化高效。
(四)教師提問廣泛性不足
教師提問要面對每一個學生,問題的回答不應僅僅是好學生的“專權”。現在大部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傾向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更積極地應對問題,差的學生更加對課堂不感興趣,認為課堂提問與他們無關,這往往是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提問中留下的“短板”。衡量課堂教學提問水平的高低,不僅是成績優秀的好學生對問題回答的程度是否完善,還有成績存在“短板”的學生,對于問題思考的短處給教師帶來的教學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燃燒每一位學生思考的火苗,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帶有適度的緊張感,讓每一位學生都認為自己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與教學的效率。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一)問題指向明確,時間把握要充分
在課前備課時教師應充分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細化每一個細節,提取有啟發性的問題并提前做好備案與標記。同時,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指向明確,明確問題的來源,明確問題的答案出處。如果教師給出的問題范圍較大,學生在課堂尋找答案浪費得時間會多,不利于課堂課堂教學地有序進行。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問題的深度與難度,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把課堂提問發揮到效率最大化。教師要明確所有的課堂提問都是為教學的重點難點服務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課本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緊扣教學主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更加簡單地掌握課文內容。比如我在《威尼斯商人》的課堂教學時,在充分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問此篇戲劇的矛盾沖突在哪里,要精簡概括。本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沖突”的字眼,這個問題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們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興趣,課堂上都積極發言,他們的思維也帶動了我的思維,最后課堂計劃高效完成,學生們也拓寬了思維寬度。
(二)給予學生回答問題平等的機會
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被提問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率。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是屬于所有學生的,而不是屬于老師亦或是任何個別的同學。要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通過對問題的把握,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并且應用于以后的課前預習中。比如在《背影》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提問,“本文都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從各個段落中找出詳細描寫動作的詞語”等類似的提問。這種提問實際上室外“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怎樣整體把握一篇文章,怎樣賞析一篇文章,從而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
(三)趣引問題,時足題精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引導者。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也要注重興趣引導,同一個問題有多種提問方式,不同的提問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到課堂提問中來,進而高效地閱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問題的優劣也是提高課堂有效提問的關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簡化問題:一是有助于學生記憶,帶著記憶的課文閱讀課文能迅速找出問題所在;二是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率,把更多的時間交付給學生思考。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入地推敲問題,等學生真正地進入思考再給出答案,而后答疑解惑,以充分發揮提問的高效用。比如我在《故鄉》的課堂教學中,會先講述魯迅先生在故鄉時期為學生所知的趣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們帶著“魯迅先生寫《故鄉》是想表達什么感情”這個問題去通讀文章,通過懷問閱讀,學生提高了閱讀的效率,教師也提高了課堂提問的效率,從而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
有效的教學是課堂成功的開始,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探究學習,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設計趣味十足的探究問題,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創建高效率的課堂,實現師生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