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金成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高中生物教學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教學,生物實驗教學模式被逐漸推廣。同時,新課改對生物課堂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堂思維的發展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是實現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81
以實驗探究為載體研究生物學是生物教學的根本所在,同時生物實驗探究的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習生物的整體素質。本文就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進行了探究。
一、督導學生完成實驗課前準備,熟悉操作要點
在大部分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實驗做好充足的準備,并且一味地注重課堂上怎樣引導學生,怎樣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實驗,往往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忽略。實際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督導學生課下課前做好實驗準備,了解基本實驗操作流程,學生自己明確課堂實驗學習目標,我們為學生明確課堂實驗目標,強調好實驗注意事項,把課堂實驗操作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實驗教學的主人。在課堂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做學生的引導者與領路人,也要以平等地姿態融入學生的實驗,從中啟發,從中引導。同時在引導過程中要注意引導的有效性與方法,不能越俎代庖,將課本的概念與直接實驗結果不經學生思考就直接給出。比如: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課堂實驗教學中,我會提前為學生備好實驗材料,如:幼嫩鮮綠的菠菜葉以及實驗用具和探究的問題等,明確課堂實驗的重難點,明確課堂實驗教學的步驟。同時,為學生提出與課堂實驗操作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比如:實驗中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目的以及畫濾液細線時的注意事項等等。然后讓學生提前研讀課本中與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相關的知識,找出課前問題的答案,為課堂實驗做好充足的準備。在課堂教學實驗中,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進行引導,明確提取色素-收集濾液-制作濾紙條-劃濾液細線-紙層析法分離色素-觀察實驗結果這些基本步驟,鼓勵學生動手,親身實踐,去發現探索實驗中遇見的問題。教師在教學實驗中要為學生及時答疑,及時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高效順利地完成實驗操作。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握時間,提醒學生切勿忘記實驗探究的根本還是在于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更加深入地理解實驗內容,從而提高實驗應用能力與課堂實踐能力。
二、創設探究情境,增強“學與思”的意識
在課堂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探究的實驗情境,為學生搭建基本的實驗思路,比如:平時根據課本實驗總結而來的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得出結論這一實驗操作基本步驟,要讓學生將這些實驗操作基本步驟與流程印在腦海中,并且應用于課堂實驗操作里,真正做到“活學活用”。教師的實驗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將生物知識“學活”,而不僅僅是學會,更進一步的目標便是在“學活”的基礎上更加熟練地運用于生活。同時教師在課堂實驗教學中要帶動學生的實驗思路,發散學生的實驗探究思維,讓學生在實驗實踐中迸濺出思維的火花,發揮實驗課堂教學最大的效率。但是引導學生的思維并不是引導學生往既定的實驗結論思考,教師要準確把握帶領學生思考的“度”,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學與思”的意識,在探究過程中既不能完全放任學生自己操作,也不能干涉太多影響學生的思路,只有教師本身準確衡量好“度”,才能最高效地進行課堂實驗教學。比如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讓學生觀察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在學生觀察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觀察實驗初始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驗開始之前對細胞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從而在實驗觀察中對細胞的有絲分裂理解更加深刻,從而提高學生的視圖、比較、分析、判斷等方面的能力。同時,注意在教學的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融入探究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分裂的過程,讓學生自己發現與觀察在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后,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自己解決,授之以漁,讓學生翻閱課本資料或者利用計算機等搜集相關資料,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疑難問題,而且拓展了生物實驗的視野,學習與思考更多的相關知識,當學生的問題通過借閱資料與交流后仍然不能“豁然開朗”,教師便要為學生解疑答惑,幫助學生走出問題,獲取新知。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高中生物教學
生物課堂中的很多實驗教學往往由于操作難度太大與實驗的危險性而被略過,然而當學生習慣性地通過實驗了解并學習實驗內容時,教師又因實驗的危險與難度無法協助學生完成實驗,這時就有可能造成學生學習上的“空洞”,進而掌握某些實驗的基本內容與操作步驟不扎實。但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幫助解決了生物課堂教學的這一漏洞,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對生物實驗進行課堂放映,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實驗操作的氛圍,發現放映中人物進行實驗操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內容,更好地掌握實驗知識,熟悉操作難度較大的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比如:光合作用的實驗需要長期觀察培養,雖然可通過黑布遮光實驗進行實驗操作,但是操作起來難度較大耗費時間較長,實際教學培養中實踐的可行性較小,但是光合作用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也是必考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允許學生在實驗中存在任何“空洞”,教師也要帶領學生通過熟悉實驗操作從而全面掌握課文內容,此時多媒體技術教學便是理想之選。教師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將實驗操作過程投放給學生讓學生好似親自參加實驗,親自體會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從而讓學生對光合作用有更加透徹的學習與感悟。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另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趨于趣味化、多樣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同時建造高效率的課堂。
四、結束語
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實驗,現代生物教學的發展也離不開實驗,所以如何將課本知識與課堂實驗進行有機結合將是現代生物教學重點探究的課題。生物教學中,課堂作為主陣地要發揮效率最大化必須要有合理的生物實驗為基礎,合理的生物實驗對于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習和觀察能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