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國
摘要: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是一部充滿意義的成長史,同樣地,每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民族的興旺發達歷程同樣也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滿意義發展史: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對于我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忽視我們的成長史;同樣地,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史,我們更應認真了解、仔細學習與分析。所以,初中歷史課堂的開設有助于學生探究民族的根源,了解我們民族波瀾起伏的發展歷程,了解并銘記民族發展過程中經歷的榮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歷史學科作為一門輔助性學科,課時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歷史課堂。本文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為出發點,以如何進行高效歷史課堂教學為例,給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歷史課堂;發展歷程;課堂效率;教學策略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高效歷史課堂的教學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所以,教師在歷史課堂中,應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為中心,精心準備,做好課堂的導入教學,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探究式的分組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針對歷史問題展開積極思辨,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汲取經驗,學到教訓;單純的歷史教學難免會使學生的學習難以有代入感,從而導致學生有距離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新聞與社會熱點,消除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距離感。
一、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為中心,做好課堂的導入教學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縱觀各個國家的發展歷程,無不是以歷史為鑒,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修正、改進,之后一步一步走向發展的歷程。一個有未來、有發展意義的國家或者民族,必然是不忘歷史,銘記歷史的國家或民族,一個不尊重歷史、無視歷史的民族,必然會不斷走向滅亡,這是“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最好的詮釋。所以說,歷史學科的開設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存在。歷史雖然作為一門輔助性學科,但是歷史課堂的開設對學生的品德與情懷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但是,歷史課堂課時較少,如何在較少的時間里,在教師投入精力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的課堂體驗、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收益最大化,是中學高效歷史課堂不斷追求的目標。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的效率,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興趣著手,精心準備歷史課堂的教學導入環節,在課堂一開始就做到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投入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比如,在“春秋戰國的紛爭”一節的學習中,教師不妨以一些關于春秋戰國時期人物與事件的小故事作為課堂導入:如,重耳與楚成王之間發生的“退避三舍”的故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等等,教師可以以這些具有深刻啟示意義的故事作為歷史課堂的導入,同時,可以以這些故事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故事給學生帶來的啟迪,讓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發與提升。
二、高效歷史課堂的關鍵在于學生,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傳統課堂“填鴨式”的教學無疑是束縛學生思想、抑制學生創新的“元兇”,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以往的歷史課堂教學,教師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與從歷史知識中學到什么、受到什么有意義的啟發,而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歷史上有名的事件與有名的人物的英雄事跡等等,學習效果評價也只是以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等等為考察目標,而真正忽略了歷史帶來的啟發,忽視了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這樣的課堂教學是無效的課堂教學。素質教育與新課標下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生。開展探究式的教學,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的思想插上翅膀,擺脫樊籠的束縛,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正是因為學習了歷史,我們才學會成長,民族才學會進步,所以,可以不時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小組討論教學,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深入探究與討論中,了解歷史的意義,了解歷史帶來的啟示,以史為鑒,不斷進步。例如,在活動課程“秦始皇功過的辯論”中,
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而不是教師單方面進行評判,讓學生只接受教師的觀點就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展開熱烈的討論與激烈的辯論,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針對自己的觀點,學生需要結合相關的分析與舉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鍛煉是其他教學方式所不能帶來的。
三、歷史教學應與現實相結合,消除學生的距離感
在歷史的學習中,也許部分學生會感覺歷史知識與現在的生活太過遙遠,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距離感、沒有代入感,學習起來也就相對比較吃力,這樣的課堂學習狀態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初中生正是處于對一切有意思的事情都好奇的階段,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應理論聯系實際的展開歷史課堂的教學,教師應注重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對新聞與社會熱點事件的積累,并巧妙的將其應用于歷史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的歷史感與民族使命感。例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將“釣魚島事件”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并進行一定的展開教學: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有各種史料為證,釣魚島屬于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等等,讓學生在討論釣魚島的真正歸屬問題上時,可以有理有據的說服別人,證明自己的論點,在維護國家尊嚴的同時,又得到了愛國教育;在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教師可以引入近期美國大選的新聞,針對美國大選發生的一系列沖突、大選辯論的問題、選舉選票模式等等信息進行詳細的講解,可以讓學生發表對美國大選的看法,教師針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有效評價。之后,可以讓學生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社與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的不同之處,鍛煉學生的分析、總結與提煉能力。總之,穿插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的歷史課堂教學會使學生有代入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也會更有動力與積極性,會讓學生以更加充沛的熱情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
四、結語
初中生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歷史課堂的開設對學生品德與愛國情懷的形成與塑造至關重要。一方面,教師應樹立創新意識,不斷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方式,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方式來增加歷史課堂的新穎性與創新性;另一方面,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將歷史課堂教學變得趣味盎然、豐富多彩,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打造高效、和諧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 王杰.試論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c版,2014(5).
[2] 常春.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