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林
(甘肅省天祝縣打柴溝中學)
在社會教育不斷發展與完善的背景下,英語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同,因此,對成長階段的初中生的英語教學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同時也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好英語對初中生今后學習和生活實踐都有了更為廣泛的意義。而英語教學也不是高高建立在本土文化之上可望而不可求的,其真正走入人心,成為語言交流工具則需要回歸到生活這片沃土,把看似完全不同的異國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糅合,讓另一種語言也能在腳下這片土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用生活做英語教學的原創版本,則要求教師不要一味地脫離實際講解英語知識,而是要做個“有心人”,用“生活即教育”這句名言啟發自我,著力營造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氛圍,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用學生樂于參與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運用和交流的終極目標,這何嘗不是英語教學研究和探索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教師教育意識走向“生活化”
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從受教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有趣,從生活中尋找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產生濃厚的興趣,樂于在實踐中運用英語。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開拓創新,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將學習不斷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樂學、好學,能講會說,能說會寫,能寫會練。不斷吸收、積累和運用語言是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學生自然吸收,使學生滿足了心理的認同感、親切感后,記憶力和主動吸納的欲望增強,才會主動參與、主動習得。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歷有關的情境,將生活的某些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更為真實,也讓學生從“真實”語境中提高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教學素材收集來自生活
生活是收集英語教學素材的源泉,教師要善于挖掘與生活相關的英語資料,結合教學內容,將生活素材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的興趣會被點燃,理解力和記憶力會不斷增強,英語水平和能力也會提高。例如,教學球類運動的單詞及句型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實物,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乒乓球、排球、足球、籃球、羽毛球等,將這些臨時的教具搬上課堂,讓學生根據實物自主切換語言,為學生學會、學懂、記牢單詞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從生活中搜集素材的案例還有很多,顏色、衣物、水果、家庭成員……這些都是學生易于理解和表達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三、教學語境創設來自生活
為了避免出現“啞巴英語”的尷尬教育,教師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生活的元素注入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真實語境,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理解、實踐、運用英語交流。如,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課,其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在進行了口語練習和聽力的跟讀之后,在學生聽懂了有關話題的談話后,布置一個真實場景,教師向學生發出指令,學生做動作。
T:Read books. / Do homework!/ Draw pictures./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Run. / Stop. / stand up./ sit down.
然后,教師讓學生成為發出指令的一方,另一方仍由學生擔任,而此時不同的是,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這樣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不那么緊張,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生認識、理解并學會了運用頻率副詞,也充分感知和理解了一般現在時態,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又如,在教學Christmas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預先準備,即收集一些圣誕素材布置教室,課堂上飄蕩著圣誕之歌,有圣誕樹,樹上還點綴懸掛著小禮品,在這樣一個真實而歡樂的氛圍中,學生學習英語、交流英語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在創設真實語境時,為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英語交流成果,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將學生的英語對白拍攝下來,再播放給學生觀看,這也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將英語課堂變得趣味多樣,學生才會去問、去說,告別“啞巴英語”的舊時代。
四、變英語課程為生活方式
為了增強互動,教師在課堂中增加“3分鐘對話”,以“5分鐘匯報”的形式,為課堂增添氣氛,讓學生自由互動,相互用英語交流,以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對話。由學生兩兩組合,排好時間,輪到哪一組,哪一組便展開詢問天氣、日期或者家庭等不限內容的簡單對話。校園內的草坪、操場、小樹林等都可以成為教師常用的教學場所。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邊實踐邊學習知識點,在環境中感受知識點。各班級、學校要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如定時定點播放英語歌曲,開辟“英語角”,為學生交流提供平臺,不必局限在生生之間,還可以跨年級開展文化嘉年華活動,讓每一個年級扮演成一個“洲”,每一個班級扮演一個“國家”,讓參與的學生動起來,將自己扮演的洲、國家的基本常識和特點以板報的形式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可以利用節點,洋為中用,使學生學習英語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使英語不再是一門課程,而是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總之,離開生活的英語教學就是一潭死水,教師一定要挖掘生活素材,將英語教學生活化,隨著學生知識儲備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英語最終會成為學生熟練運用的現實工具。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