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楠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摘 要: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好數學需要有良好的方法,更需要有靈活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讓數學成為思維訓練的體操,真正做到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主要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如何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在歲月的長河中,數學在人類社會不斷前進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數學涉及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學習數學需要有良好的思維,這樣才能迅速掌握數學的概念和公式,理解所學知識和內容,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學重在鍛煉學生的思維,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標的思維訓練,結合數學思想,找到數學學習的規律,學會用數學方法看待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擴充思維的深度。
一、貼近生活展現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要使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真正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良好思維的形成離不開問題的設置和找到答案時的驚喜。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需要利用這種好奇心,在課堂中設計精彩的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比如,對“5的認識”中,教師可以使用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演示。列出五個垂涎欲滴的蘋果,讓學生親自數數,感知數字“5”的同時,進一步加深理解,使知識越發直觀。然后設計相應的情境,使學生真切感受到“5”的意義,在思維中逐漸建立起從具體到抽象的概念。學生在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思維也在不斷運轉,他們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結合,不僅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還能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師在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思維,使其思維可以更加發散,更有深度,因此,在課堂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繼續思考“5”的用途,以及在生活中與人們的關系,通過這一學習究竟會獲得哪些啟示。學生在不斷思考、尋找和對比的過程中,就會把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二、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訓練學生的靈活思維
小學生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如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產生深刻的理解,則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轉換角度思考問題。思維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實際就是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從同一點出發,卻可以有多種角度,這樣就可以有新的收獲。教師引導學生轉換角度思考問題,旨在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
比如,在“相遇問題”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情境開展教學。教師可以指派兩名學生站在教室的對面,面對面走來。學生觀察這兩個學生時,要思考幾個問題:兩個學生走路的方向如何?走路的結果如何?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情景,才會有相遇等問題和概念。如果僅憑講課,學生很難真正理解。為了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還可以拋出一個問題:兩位學生怎樣走才能做到相遇?換個角度和思維,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不會再停留在原有水平。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訓練學生的靈活思維,是培養學生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和方法去解決問題。教師要使學生感受到思維轉換所帶來的益處,這樣學生才更愿意去思考問題,逐漸形成創新意識。
三、引導學生不斷猜想和驗證,提升思維深度
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和想象,通過實際行動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升思維的深度。
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就需要將這種猜想和驗證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動腦、動手,通過平行四邊形畫出一個矩形。這一切需要由學生親自操作,不管是擺放還是拼接,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猜測與想象已經充分開始展現,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通過合理的猜測與想象印證自己的結論。教師要抓住這一時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保持下去,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對比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拼圖絞盡腦汁認真思考,從而得到應有的結論。這種通過思考和驗證的過程就是思維深度不斷擴展的過程。
合理的猜想與驗證不僅可以拓展學生思維,還能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數學情感,從而形成積極的思維,對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值得提倡。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很重要,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為主,為學生爭取更多的思考空間,使數學成為訓練思維的最佳體操。通過學習數學,學生的思維方式得以充分的培養和拓展,不僅能逐漸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還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士玲,李秀清.讓生活數學成為學生思維訓練的體操[J].新教育,2015(1).
[2]繆妹玉.數學:思維的體操[J].學園,2014(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