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東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中心學校)
摘 要:小學高段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已經初步形成,對小學科學中的現象也已經有了基本的科學態度,能夠合理分析,聯系相關知識。但是在小學科學教育當中,有些教師認為這是學習中的正常現象,雖然學生不熟練、不成體系,但是基本的理論知識掌握清楚。其實,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不重視的表現,沒有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念,更沒有做到對學生的全面提升。高段小學生的教學應該有所轉變,更多地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在小學科學中自主解決問題。圍繞這個宗旨,提出幾點培養高段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綜合能力;高段;自主性
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加科學深刻地把握所學的科學原理,能夠更好地從現象中看到本質,并且可以靈活應用所學習的科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優化生活的目的。培養高段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賦予他們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勇氣,遇到問題時能夠冷靜思考,并且提出科學的辦法。真正重視科學帶給學生的影響力,從改變生活態度開始,到積極應用科學讓生活更加美好,不僅培養了科學的求知態度,而且可以滲透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實現高效學習。
一、創設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科學的提出可能是“無理”的,但都是有想象力的,如果沒有新的想法提出,就無法出現新的理論,更不會去發掘新的知識。科學的學習要不斷錘煉學生的這種品質,促使他們豐富想象力。高段的小學生在此方面比較具有優勢,一方面會因為好奇心而對知識充滿興趣,另一方面他們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這樣的想象是有根據的,甚至本身就是科學的。所以在教學當中,老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開展小學科學的情境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更加直觀地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磁鐵的應用”時,簡單地用磁鐵吸鐵片,比較單調和枯燥,不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別針上粘上蝴蝶,然后在紙板背后用磁鐵使其到處飛舞,會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加有動感。五顏六色的蝴蝶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是讓學生產生了探究欲望,學生更愿意自己在黑板上進行操作,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創設情境,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如,將不同的動物圖片粘貼到別針上,再去演繹故事。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讓磁鐵這個知識點更加有趣。
二、由簡及繁,有效安排教學,培養分析能力
綜合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在解決問題開始就能體現的能力就是分析能力。高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一些現象能夠從已知的知識出發來進行延伸,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再去請教,可以又快又好地解決問題。
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于思維的拓展性,只有提供多種思路,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如果本身就沒有思路,就不可能會有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針對一個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多說幾種答案,并且讓學生自己比較這幾種答案的優劣,從而培養他們的分析思維。
三、巧用實驗,有效展示科學原理,培養動手能力
科學發現于實驗,驗證于實驗,自然來源于實驗。雖然小學實驗沒有科學家操作得那么復雜,但是能夠通過直觀的現象讓學生對實驗原理記憶深刻,也能在生活中實現更好地應用。用實驗來展示科學原理,讓學生去探索和認識自然界的規律,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挖掘學習潛力。例如,在學習“電池”的時候,可以選擇多種水果作為電池,一是比較安全,二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顛覆”學生的認知,更能加深印象。讓學生自由操作,完成簡單的電路,串聯燈泡等。最后燈泡亮的那一瞬間,學生歡呼了。緊接著老師可以繼續引導他們思考,如何用電池來做成電路,正負極需要注意什么等等。逐漸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電池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科學的魅力。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也是綜合能力的重要表現。
四、積極評價,有效引導思路,培養自信
自信也是一種能力。高段學生逐漸消除了對世界的陌生感,需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才敢于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也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所以老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積極的評價,以鼓勵和肯定學生表現,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針對性的指導。通過任務的完成來增強他們的實踐信心,讓他們更加全面地體會到科學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另外,在課堂互動環節,也要鼓勵不愛說話的學生多發表意見,多多表揚他們,久而久之,自然能培養他們的自信。
總之,高段小學生在科學學習方面需要更多的引導,鼓勵他們自主思考和操作,讓他們多多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信心等,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云俠.如何培養小學中高段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10).
[2]何蓮.淺談教師如何培養小學高段學生解決問題能力[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