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甘肅省慶陽寧縣寧江小學)
班主任工作極其重要,既要教書還要育人。我們面對的是小苗,耕耘的是田園;付出的是心血,固守的是忙碌;投入的是青春,灑下的是愛心。繁雜瑣碎的班主任工作總是在歷經曲折之時也有些許的得意,辛苦之后,又有成功的竊喜。所有的辛勞與汗水,不為別的,只為靜靜聆聽花開的聲音。
我們四(1)班有位很有個性的男孩楊×,他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被寵成一個“混世魔王”,行為習慣特差,每天都有他的事,讀書寫字要占很寬的位置;作業不動腦,專看同桌的,不給看就對人吐口水;愛捉弄同學,在前面同學的新衣服上畫圈圈;下雨天把同伴往水坑推,還不許同學報告老師。我向楊×的家長反映了孩子的在校表現,可家長只對我說:“我的娃‘軟硬不吃,我一沒法子,二沒時間,娃娃的教育就全靠你們老師了。不管老師采用什么方法管教孩子,我們做家長的都堅決支持,只要把娃娃教育好就成。”面對這么一位特殊的孩子,我著實費了不少心思。我用了一個星期時間特別“關注”他,卻是屢戰屢敗。上課時“注意”他,只要是上語文課,我的眼睛總也離不開他,每次有點風吹草動,我就進行批評教育,還要有點小小懲罰。下課了我還得“盯緊”他,特地在他身邊安排“眼線”(有時我也親自出馬),一旦發現他吵鬧了,馬上回來報告,我則對他好說、歹說,有時實在生氣了還要吼吼他、唬唬他、罰罰他(得回到座位靜坐,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小朋友歡快地游戲)。回家作業“照顧”他,每天他的回家作業是我必須檢查,如果沒有完成或者寫得不認真,還得加倍補上。但就是在我這樣的高壓“關注”下,楊×還是沒有好轉,有時甚至“變本加厲”,搞得我是焦頭爛額、疲憊不堪。真是越說他不行他真是越不行。
又是一天放學后,小欣家長反映,孩子的臉蛋被楊×摳了長長的指甲痕,后腦勺也被在桌角碰了雞蛋大的疙瘩。第二天我去上課,小欣的狀況遠比家長反映的嚴重。我當即停止教學,把小欣叫上講臺:
“大家看,小欣今天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嗎?”
“一個臉蛋子大,一個臉蛋子小。”細心的孩子都發現小欣受了重傷。
“為啥會成這個樣子的?”
“被楊×推倒拉起來、拉起來又推倒在桌子上碰的……”教室像炸了鍋一樣,我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恐懼與憤怒,此時楊×已經像個受驚嚇的刺猬縮成一團,等待著老師發落。
“那給楊×換個同桌吧,哪位同學愿意和楊×坐一起?”
“不愿意!”
“如果楊×不再傷害同學,大家愿意和他做朋友嗎?”
“愿意!”孩子就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師生一唱一和,楊×的臉紅了,眼里閃過一絲不為人知的亮光。我連忙趁熱打鐵:“其實經過長期觀察,老師發現楊×也不是故意和同學過不去,他就是性子太急,毛手毛腳,一不留神就傷害大家。可楊×也有許多優點呀,他辦事很有主見,像個小大人,上次老師叫同學到六(2)班拿清潔工具,除楊×外其他同學都不敢去,楊×當生活委員后大家看咱們班教室衛生多干凈呀,他當路隊長咱們班南關路路隊紀律可好了。如果楊×今后走路玩游戲再小心一點,看到同學不小心摔倒能主動扶起來,老師和同學都愿意做他的朋友,對嗎?”“對!”看到老師的寬容,同學的鼓勵,楊×同學滿臉都是笑。那以后的第二天,他的作業出現了久違的100分,面對這樣可喜的變化,我喜出望外,連連贊揚到:“楊×真是不簡單啊,這次作業做得又認真又仔細,終于得到100分了,你愿意繼續努力嗎?”他重重地點了點頭,看得出他下了決心。有一天課外活動,班上的值日生都走光了,孩子把班級的地板弄得很臟,我拿起拖把正拖著地,不知什么時候,楊×也拿起拖把幫我拖地板,說:“老師我幫你拖地板,你休息會兒。”那一瞬間,我的心暖暖的,原來這個“混世魔王”也有可愛的一面,我對自己說:“耐心等待,花兒最終會開的。”楊×一次又一次優異表現得到我的表揚,只要他進步了,我就肯定他,表示相信他一定行。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他在一點一滴地進步著,曾經犯過的錯也在漸漸少了,真的是越說他行他就越行。
作為班主任,二十多年的工作歷程,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工作是一份培育花朵的神圣事業,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株獨一無二的花苗,每一株花苗由于先天環境不同,自身條件各異,他們對土壤養分、陽光雨露的要求也會不同,要想看花開的人必須經過花蕾的孕育、凸現、含苞待放的等待。一切順其自然,適應其生長規律,這樣,花兒最終會開放的。同理,對一群剛剛踏入小學校園稚氣的孩子的成長,對一個學生身上“頑疾”的去除,不是幾天的事,需要我們班主任用耐心激勵、愛心滋潤、真心感染。這樣,你才能在自己的班主任生涯中看到桃李綻放,收獲滿園春色。
參考文獻:
[1]陳彥蓉.難忘的一堂課[J].作文世界,2015(9).
[2]余晨麗.學生給予的反饋是最好的教學資源[J].現代教學,2015(23).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