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郁
(廣西球類運動發展中心,廣西 南寧 530031)
羽毛球運動是一個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現代羽毛球運動正朝著“快速、全面、進攻、多拍”的方向發展[1]。但是要具備這些競技能力。運動員身體運動能力是關鍵,而掌握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基本是運動員身體部位的能力。這就產生了運動員身體形態之間的差異。而男子單打一直是我國羽毛球運動的重中之重,搜索文獻可以發現,有許多關于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的研究文獻,或者是關于男子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的研究文獻,很少有將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特征進行研究,而本文試圖將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單獨進行整理分析。將我國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的水平進行分類,總結他們的身體形態特征進而進行綜合對比分析,通過總結他們身體形態的規律,揭示優秀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指標的特點和規律,結合目前羽毛球發展實際情況,為我國羽毛球運動員的科學選材和技、戰術訓練提供 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目前正參加訓練備戰比賽的各省市高水平羽毛球男單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對其各個身體形態特征指標進行統計,共統計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59人,情況如表1:
表1 不同級別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基本情況(±sD)
表1 不同級別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基本情況(±sD)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總結出能夠較為形象地說明運動員身體形態的指標有:
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坐高、上臂圍緊、上臂圍松、前臂圍、腕圍、大腿圍、小腿圍、踝圍、指距、上肢長、前臂長、下肢A、下肢B、小腿長,跟腱長、肩寬、骨盆寬、髖寬。
1.2.2 調查法
抽取現役國家隊和各省市優秀羽毛球男單運動員59人,對他們的身體各項形態指標進行調查。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得到的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1 不同級別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情況統計分析
根據現代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賽制上來看,比賽時間無形中拉長,這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過硬的運動技戰術能力,而且對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也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單打運動員,在全程比賽中,對體能的要求更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表2是對不同級別的優秀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進行統計。
表2 我國不同級別優秀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統計(±sD)
表2 我國不同級別優秀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統計(±sD)
注:“*”表示單因素方差分析差異具有顯著性差異
表2顯示:我國級別不同的優秀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各項指標中平均指距大于平均身高,說明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手臂普遍偏長。通過身高與坐高的指標對比,可以看出,運動員水平越高其平均身高越高,而坐高越矮,反映出越是優秀的運動員的四肢長度越長,軀干長度越短。在比賽中,身高越高腿越長的單打運動員相對來說對每個球步伐上的到位率越高,四肢越長就越能縮短運動員到位的時間,就越能打出制勝球而獲得比賽的勝利。現代單打羽毛球運動技戰術上更加突出運動員的網前控制能力,身材高大的運動員在網前擁有更強的進攻和防守能力。
運動員的體型與體重、人體BMI指數顯示:優秀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BMI指數在21左右,屬于正常范圍,說明其體重適中,體型勻稱。胸圍的數據也基本呈現運動員水平越高,其胸圍越大;腰圍、臂圍、大腿圍、小腿圍等也都呈現水平越高圍度越大的基本規律,出現此種現象,可能存在以下幾種原因,①運動員級別越高,其訓練時間與強度可能越大,其肌肉增長更加發達。②越是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對手臂、腿部以及腰部力量要求越高,而力量的增長主要靠肌纖維提供能量,所以越是優秀的水平高的運動員的相應部位的肌肉更加發達,身體看似也更加的“結實”。綜上對以上的研究指標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進行關聯研究,發現運動員級別不同,水平不同在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臂圍、腕圍、腿圍等指標上具有顯著性差異。級別越高差異性越大。而其他幾個指標并無顯著性差異。縱觀表格的橫向指標,得出運動員的級別不同,其身體形態差異性主要以圍度指標表現。產生這些的原因,可能是運動員級別不同,相應其在年齡上也會不同,例如:健將級別的男單運動員平均年齡為28歲,這個年齡段的運動員身體已經完全發育完畢,訓練過程中只有寬度發展,高度基本不增加;一級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18.4歲,而二級及無等級運動員平均年齡16.3歲,這兩部分的運動員大部分處在少年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階段,身高還會有所增長,而寬度增長速度慢于高度增長速度。
表2中,胸圍、胸吸氣圍和胸呼氣圍的對比,說明優秀運動員的肺活量也更加大,其耐力素質也更好,在此同時運動員的力量素質通過體能訓練也將得到快速發展,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人體在生長加速期時主要向縱向發展,而生長加速期過后身高增長緩慢,則肌肉的橫向發展較快,健將級運動員圍度指標較大的主要原因。
通過以上發現,優秀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的比重一次是
2.2 不同級別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的對比差異性分析
知道了優秀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指標因子的比重情況,而不同級別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之間的差異,運用SPSS軟件將兩組數據進行兩兩比較方差進行分析,得出如表3所示:
在多重分析比較后,可以看出,(1)健將級運動員主要在圍度指標(體重、腕圍、胸圍、胸吸氣圍、胸呼氣圍、腰圍、上臂圍緊、上臂圍松、大腿圍、前臂圍、腕圍等)與一級、二級及無等級運動員呈顯著性差異,且在胸圍、胸吸氣圍、胸呼氣圍、腰圍、上臂圍緊、上臂圍松、大腿圍、前臂圍、腕圍等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健將級別與二級及以下運動員具有顯著性差異的形態指標多于健將與一級運動員的具有顯著性差異的形態指標。說明級別差距越大,運動員身體形態的差異越大。(2)一級運動員與二級及無等級運動員在上臂圍緊、前臂長方面具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級別男子單打羽毛球運動員身體形態指標比較分析
之所以會產生以上的差異,可能是因為:一是個體差異,受發育遺傳等生理因素的影響;二是可能還與運動員的訓練年限有關,這一點從不同級別運動員的年齡特征上也能體現。
3.1 我國優秀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指標主要體現在長度指標、圍度指標、寬度指標三個方面。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普遍比較勻稱,體重適中,四肢長于軀干。如果在以后的后備人才選材上可以考慮從以上方面進行選材。
3.2 運動級別不同的運動員在身體不同形態指標上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男單羽毛球運動員的級別越高,其差異程度越大,也說明當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后,身體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絕對的規律可言。
3.3 健將級別與健將級別以下運動員在圍度因子方面呈現顯著性差異。一級與一級以下運動員在長度因子上呈現顯著性差異。
3.4 優秀男子羽毛球運動員,級別差距越大其身體形態差異越大。
[1] 王雨,郭立亞,王娟.當今世界優秀男子羽毛球運動員年齡與身體形態特征分析[J].體育與科技,2010(9).
[2] 馮連世等.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 郭立亞,楊鋒.世界優秀男子網球運動員年齡、球齡與身體形態特征[J].中國體育科技,2009, (45)1.
[4] 陳頗,諸文兵,殷桃,夏崇德,等.2006-2007賽季NBA運動員年齡、球齡與身體形態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7, (43)4.
[5] 刑紅林,祁寧,孫蔭.對我國男子排球聯賽運動員年齡、身高、體重及克托萊指數的動態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 (42)4.
[6] 李寧,陳志強.我國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的現狀與評價[J].中國體育科技,2006, (42)5.
[7]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8] 劉永.對印尼優秀羽毛球男雙選手馬基斯/亨德拉平抽檔技術運用特征的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