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申國
為了深化學校課程改革,以拓展性課程為載體推進學校特色發展,努力營造適合學生健康成的育人環境,我們以《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建設義務教育拓展性課程的指導意見》為指導,結合本校實際,對學校進行SWOT分析,深入進行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探索。
一、我們的認識
(1)尊重個性差異。合理開設拓展性課程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把個性和潛能充分展示出來,并因勢利導地加以培養,使個性充分發展,讓學生健康而快樂地成長,逐漸形成興趣愛好和個人專長;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化教育,使他們學會交流與合作,并獲得全面發展,盡快適應社會。
(2)倡導全員互動。在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應注重課程創生,不斷提升教師的課程教學和課程開發水平。在發揮校內教育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家長、社區、社會機構和網絡等校外教育資源,倡導全員互動,使課程貼近學生實際需求。
(3)拓展學習方式。相比于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應努力實現學習內容、形式、方法的改變和優化發展,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在學習內容上,不拘泥于傳統教材內容,充分整合校外和網絡資源;在學習形式上,依據課程目標靈活運用多種形式,推動大班授課、班級授課、小組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綜合運用;在學習方法上,學生可以嘗試多種方法,在實踐中改造,以達到學習策略的優化。
二、我們的探究
1.課程目標
基于我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鴻雅課堂”拓展性課程以“鴻博靈慧,敏健優雅”為課程愿景,希望通過課程學習,每一個洪家學子都能具有鴻博的身軀、靈慧的雙眼、敏健的翅膀和優雅的姿態。即通過拓展性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學識淵博而又機靈聰慧,勤勉強健而又優美高雅”的氣質品性,以及自主選擇、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拓展性課程的學習體驗,逐步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專長,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課程方案
課程體系。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建設義務教育拓展性課程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我校課程從宏觀上分為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兩類。
兩類課程的功能分別為:通過基礎性課程的開設,使學生獲得學習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學習學科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拓展性課程的開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自然、體驗生活和了解社會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改進創新、團結協作、服務社會等能力。拓展性課程的具體結構體系如圖1所示:
3.課程特色
(1)按需設課。在規劃學校拓展性課程之前,先分別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課程調研,再根據學生需求、教師建議和學校實際設置課程。
(2)目標引領課程。“鴻雅課堂”拓展性課程以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為指導,確定課程理念和目標,再圍繞課程目標分模塊設置相應課程。
(3)按模塊分類設課。“鴻雅課堂”拓展性課程主要分為鴻雁、靈慧、敏健、優雅和綜合五個模塊。課程內容涵蓋教育廳文件要求的“知識拓展、體藝特長、實踐活動”三大類別,其中知識拓展類課程比例不超過30%。
(4)課程開發和實施中的“五結合”。校內教育資源與高校課程團隊有機結合,限選與自選有機結合,長課與短課有機結合,固定班級與走班有機結合,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課程建設與社團活動有機結合。
(5)凸顯學校和地方特色。根據學校特點和地方特色,開設“家鄉文化”、“洪家地方產業”、“外貿英語”、“金融常識”、“心理健康”等具有特色的課程。
4.課程實施與評價
(1)課程實施管理建議。學校成立課改領導小組和拓展性課程委員會,確定每學期開設的拓展性課程。學校根據拓展性課程實施方案,編制選課指導手冊,呈現拓展性課程目錄,介紹各門課程的開設年段、授課教師、教學目標、主要內容、評價方法等。各課程任課教師協助學校向學生宣傳、介紹本課程。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協調確定各課程的學生學單。學校拓展性課程先從七年級開始實施,逐年增加開課年級,最終在全校范圍內開設“鴻雅課堂”拓展性課程。
加強拓展性課程的常規管理,任課教師應認真備課、授課,及時撰寫教案和教學反思。教師要有計劃地進行教學活動,互相協作,主動管理、維護課堂紀律,組織課堂教學。
保證拓展性課程的教學時間,根據學校實際,以學期為單位,安排拓展性課程教學計劃,保證拓展性課程的教學時間。
(2)課程評價建議。①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重在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他們的個性和潛能得到持續發展。結果評價側重于學生某一方面的知識或技能是否取得進步,興趣、愛好、特長是否得到培養等。②評價手段多樣化。拓展性課程學習評價應根據課程內容和年級特點,采用書面測試、口頭表達、才藝展示、模擬表演、實驗操作、探究記錄、調查報告、作品展示、特長認定等多種方法。課程學習成績可采用等級、評語、事件記錄等形式。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
三、我們的思考
回顧我們的實踐過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理念得到了落實,形成了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進一步完善了拓展性課程體系。
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反思了一些不足與困惑,明確了后續努力的方向:一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學校拓展性課程配套制度,激發全校教師的課程參與熱情;二是提升校內教師的課程開發和教學能力,不斷積累課程成果,開發精品教材,培育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