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鳳
【摘 要】在初中學生的語文教育中,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也越來越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學生的喜愛;閱讀小說往往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感知生活和領悟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和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在小說教學中應針對小說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繹情節或營造環境上的藝術表現,引領學生進入小說的藝術世界,激發他們對作品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與共鳴,進而引領學生鑒賞小說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教學;塑造人物;演繹情節;營造環境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笨梢娢覀冊谛蕾p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比脒x教材的小說都在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現。下面就中學小說教學的技巧淺談拙見:
一、梳理故事情節,把握結構特征
提起小說,最吸引的就是故事情節。在小說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故事情節。這是讀懂小說的關鍵,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個階段。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課,通過通讀全文,它的情節為:潘家酒樓吃酒(開端)、護送金家父女(發展)、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高潮)、南門外逃走(結局),這個情節是以地點的轉移為基準的。要注意中國小說和西方小說、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在情節線索上的區別。中國古典小說講究故事的有頭有尾,而現代小說往往是一種流動的狀態,情節無所謂首無所謂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結局。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說主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具有獨特的鮮明的個性。因而在小說閱讀教學時,我們分析人物形象可從三方面入手:①說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對文中的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如在教學魯迅小說《孔乙己》時,首先引導同學們從對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并試抓住關鍵詞語,分析其作用。(讓生自批、討論,后師生共同商討下面例句。)a、外貌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主題。)b、神態語言描寫: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特征。)
三、體會環境描寫,揭示社會背景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首先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推動情節。③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④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如魯迅小說《孔乙己》有典型的社會環境描寫: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短衣幫)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其次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①渲染氣氛。②刻畫人物形象,襯托人物的性格、情緒。③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如《孔乙己》:中秋之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渲染悲涼的氣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動情節的發展。)聯系小說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環境描寫,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時代特征,達到揭示小說社會背景的目的。
四、揣摩表現手法,體驗藝術效果
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熟練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捕捉小說精妙技巧主要有三種方法:①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作用。如《范進中舉》中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等人對范進態度的不同變化的對比。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是如何為作者;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小說是世界文學里擁有讀者最多、最富生命力的一種文體。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我們把握住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懸念迭出的故事情節和生動具體的環境描寫才能感悟廣闊多面的人生畫卷,領悟小說的主題,對學生的成長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