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生+朱紅典
[摘要] 目的 談論使用中西醫結合醫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醫治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150例,均為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的患者,根據患者自愿的原則分為使用西醫醫治的對照組和在實行西醫醫治的基礎上的中醫醫治。檢測兩組患者的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對兩組的檢查結果和醫治效果實行比較。 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醫治,實驗組的醫治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于醫治前相比,醫治后,患者的正中神經的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均有所恢復。兩組間比較,實驗組的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中西醫結合醫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夠促進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的恢復,醫治效果更好,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醫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115-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糖尿病病人身上出現與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的癥狀的病癥[1]。它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代謝紊亂,細胞因子異常等[2]。臨床上出現四肢麻木,疼痛的現象,嚴重后可能導致癱瘓、截肢,給患者的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3]。在醫治時僅使用西醫醫治,效果不夠理想,近來提出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醫治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效果更好,該文選取該院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150例,均為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的患者,根據患者自愿的原則分為使用西醫醫治的對照組和在實行西醫醫治的基礎上的中醫醫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選取該院發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150例,均為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的患者,根據患者自愿的原則分為使用西醫醫治的對照組和在實行西醫醫治的基礎上的中醫醫治。其中,實驗組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37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在(57.6±2.5)歲。對照組女性患者36例,男性病人39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在(56.3±4.5)歲。選取實驗組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有四肢麻木,疼痛,神經反射減弱等臨床表現。排除標準:①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嚴重腎衰竭,心,肝功能不全等;②患者處在哺乳期或者妊娠期;③患者患有精神類的疾病,不能配合實驗實行;④患者病癥嚴重,無法溝通;⑤患者對該實驗中使用的中西藥有過敏的現象;⑥患者不同意進行實驗。
1.2 方法
調節兩組患者的血糖,讓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患者有合并高血壓或高血脂,通過相應的醫治,使血壓,血脂均在正常的范圍內。患者需要保持適當的運動,有針對性的飲食。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使用西醫的醫治,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將甲鈷胺注射液(500 μg/d)和鼠神經生長分子(30 μg/d)注入患者體內。需要注射1次/d,每30 d為1個療程,此實驗在醫治兩個療程后實行比較。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西醫基礎上的中醫醫治。西醫的醫治同對照組完全相同。中醫的醫治使用中藥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藥物處方為20 g赤芍,15 g丹參,30 g黃芪,15 g川芎,30 g金銀花藤,15 g桑葚,30 g雞血藤,10 g桂枝,6 g炙甘草,5粒大棗,3片生姜。將所有的藥材放入水中,煎熬,結束后取出400 mL藥液口服,分早晚兩次服用,每天1副黃芪桂枝五物湯。每30 d 1個療程,該此實驗在醫治2個療程后實行比較。
1.3 觀察標準
臨床癥狀消失,經過檢驗神經反射正常被評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經過檢驗神經反射有所恢復被評為有效;臨床癥狀沒有消失,經過檢驗神經反射沒有恢復的現象被評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醫治效果的情況
實驗組中有42例患者達到顯效的標準,有28例患者達到有效的標準,有5例達到無效的標準,實驗組中醫治的總有效率為93.33%(70/75)。對照組中有34例患者達到顯效的標準,有26例患者達到有效的標準,有15例達到無效的標準,對照組中醫治的總有效率為80.00%(60/75)。實驗組的醫治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與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的情況
在治療前實驗組的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為(40.9±4.9)m/s,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為(35.2±2.7)m/s;對照組中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為(41.5±4.2)m/s,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為(34.9±2.4)m/s。醫治前兩組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為(50.0±5.2)m/s,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為(40.0±3.0)m/s;對照組的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為(46.8±5.3)m/s,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為(36.5±2.7)m/s。醫治后與醫治前相比兩組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有所上升,實驗組的上升程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由于糖尿病的發生使身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導致周圍神經發生病變的疾病[4]。病情嚴重會導致癱瘓甚至截肢,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和精神的負擔。使用西醫醫治時,使用的甲鈷胺可以通過加速受損神經細胞的核酸,蛋白質以及神經髓鞘的合成,使新生成的細胞代替受損的細胞,恢復周圍神經的作用[5]。使用的鼠神經生長因子可以幫助患者身體內受損的神經元的存活,或者分化出新的細胞代替受損的細胞,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6]。在臨床使用中,西藥醫治的醫治效果不夠理想。中醫醫治中的黃芪桂枝五物湯具有醫治神經末梢的作用。其中黃芪可以補氣,與桂枝相配具有通經絡的作用。該文實驗組選取該院發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150例,均為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的患者,根據患者自愿的原則分為使用西醫醫治的對照組和在實行西醫醫治的基礎上的中醫醫治。結果,醫治前后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上有顯著差別,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醫治的效果上,實驗組中醫治的總有效率為93.33%(70/75),對照組中醫治的總有效率為80.00%(60/75),實驗組的醫治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醫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癥狀,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滿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及病理機制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23):151-152.
[2] 張春玲,陳露,楊傳經,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觀察及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596-598.
[3] 孫心怡.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3,19(12):120-121.
[4] 王彬.中西醫結合療法對緩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疼痛的治療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25-126.
[5] 莫永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西醫結合防治與護理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187-1188.
[6] 王玉紅,毛明利.甲鈷胺聯合α硫辛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神經電生理及感覺定量檢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5):1802-1804.
(收稿日期: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