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蓉 馬眾
【摘要】隨著大學生村官隊伍的日益龐大,他們期滿再就業問題開始受到重視。從往年數據統計以及調查結果看,即使國家和政府在各條出路上均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大部分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后還是選擇報考公務員。該文深入了解了大學生村官再就業現狀與意向,結合大學生村官期滿再就業考錄公務員出路的意向,分析影響,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 公務員 影響 對策
大學生村官一般都與政府簽訂合同,合同期一般為2年或者是3年,合同到期以后,這些村官們將面臨再次擇業的問題。中央給出的五條再就業出路以及政策傾斜,雖然對他們選擇再就業道路提供了引導和幫助,但大部分大學生村官還是會選擇考錄公務員,希望進入事業編制。目前,在崗大學生村官已有22萬之多,而由于勞動力市場總體供大于求,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致使失業和就業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若是不能解決“公務員熱”在大學生村官中的風潮,會導致大學生村官再就業問題加劇,影響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推行,同時也會帶來就業市場的矛盾。
一、大學生村官集中選擇報考公務員的影響
(一)加劇公務員編制壓力
由于社會上報考公務員人數較多,國家又有給大學生村官定向考錄的優惠以及其他優惠政策,而公務員隊伍又已趨于飽和,能接收的人數有限,每年退休人數與新招錄人數完全不成正比,導致公務員隊伍逐漸龐大,且國家承受能力有限,優惠力度和照顧范圍也有限,2010年來更是取消了加分政策,大學生村官報考非定向考錄的公務員職位并不比普通社會人士容易。
(二)造成人才損失
大學生村官經過2到3年的村官工作之后,對基本的農村工作已經非常熟悉,甚至有些比較優秀的大學生村官可以獨當一面。如果這樣優秀的村官不選擇留人續聘而是去報考公務員,對基層而言是一種人才的損失。
(三)不利于農村發展
大學生村官的“五條再就業出路”中包括自主創業和留任村干部。留任村干部能助推農村經濟、文化發展,對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奠定基層人才隊伍基礎,為我國儲備后備人才。而自主創業則有利于資金的流動,也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建設,村官創業可以圍繞農村特點開展特色農業開發,不但能創造經濟效益,還可以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問題。如果選擇報考公務員,對農村而言會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也達不到國家推行村官計劃的目的。
三、緩解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后集中報考公務員的對策和建議
(一)減少政策傾斜,淡化公務員引導
從2010年開始,政府部門已經出臺相關通知取消大學生村官報考公務員加分政策。這個政策的變化已經逐漸開始減弱大學生報考村官的愿望,但是雖然取消政策加分,村官報考公務員的政策優勢依舊存在。考慮到這些政策優勢,仍然有很多人想報考公務員。所以,政府需要盡量淡化再就業中考取公務員的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留任或創業,積累足夠基層工作經驗再進行公務員報考政策的傾斜。
(二)優化村官選聘制度
大學生村官選聘制度,首先要關注被選者的報考目的,他們必須要全心全意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其次需要對口的專業,傾向農、林學校的畢業生,也要關注他們是否來自農村,是否有較強的適應性。如果報考者的報考意向達標,專業對口,且來自農村,有比較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要優先考慮。
(三)拓寬村官的再就業渠道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拓寬大學生村官就業渠道。在創業方面,可以定期舉辦創業培訓和專題講座,傳授創業知識和經驗,解答村官的創業疑惑。在繼續深造方面,給予一定的加分優惠和學費減免優惠,完善農村學習條件,與地方院校聯系,招收村官研究生,鼓勵村官繼續深造。在留任續聘方面,要讓大學生村官看到上升發展的空間,完善大學生村官培養成長機制,在工作中多鼓勵、多激勵,調動村官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融入農村工作。在再擇業方面,政府聯合企業和社會中介機構積極幫助大學生村官進入勞動力市場,企業多與村官交流,使其獲得就業技能;中介機構積極提供就業信息,多方聯合以保障大學生村官再就業道路。
(四)加快農村經濟建設
加快農村經濟建設,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沒有什么明顯的不適應之后,留任村干部,進入兩委班子深入基層,也會讓他們一展宏圖。
(五)平衡公務員待遇和權力
給“公務員熱”降溫,最主要的是完善社會制度,讓權力和福利不再成為特例,促進社會公平。同時,要完善其他職業的社會保障,逐步將公務員群體所享受的各種保險制度普及到大多數職位,使公務員在福利方面的一些特殊優勢轉變成全社會勞動者的共同待遇。這樣,公務員職業就不再具有明顯的優勢。即使還有很多大學生村官沖著一些政治權利和發展空間報考公務員,人數相對以往也會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