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張肖
摘要: 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環境問題,近年來,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并對其進行科學研究。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導致環境變化的首因,為了改善環境問題,人們開始研究如何降低碳的排放量,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方向從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發展到對低碳供應鏈的研究,低碳供應鏈對減少碳排放、提高環境質量更加有效。本文通過對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內容進行總結,旨在明確低碳供應鏈的研究進展,為以后此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礎。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eenhouse emissions is the first reas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ed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iming at clear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關鍵詞: 低碳;供應鏈;研究綜述
Key words: low carbon;supply chain;research review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058-02
0 引言
低碳供應鏈的興起來源于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保護環境是現在的熱點問題。環境遭到破壞究其原因就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以解決環境問題關鍵是尋找辦法降低碳足跡。近年來,國家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著手制定相應環境改善措施。低碳供應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低碳供應鏈的提出與研究為實際生產起到指導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足跡。但是低碳供應鏈提出時間較短,發揮作用并不完善,對此方面的研究文獻還不全面。因此,本文對低碳供應鏈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旨在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1 低碳供應鏈的提出
低碳供應鏈管理是在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提出的。在最初的供應鏈管理中,人們只是針對供應鏈的經濟性進行管理,但隨著供應鏈運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研究者開始把環境因素考慮進來,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96年,是由MRC提出的。雖然綠色供應鏈考慮了環境因素,但是對于經濟、社會、環境這三方面的協調性并沒有關注,致使綠色供應鏈還不夠完善,于是可持續供應鏈走入研究者的視線。可持續供應鏈最初是由Drumwright提出的,此概念的提出對供應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供應鏈的出現就是基于以上兩種供應鏈的提出,碳排放被研究者關注開始于2010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低碳供應鏈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要求更為嚴苛,且供應鏈管理復雜度更高,但是低碳供應鏈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
2 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
2.1 低碳供應鏈研究方法 杜少甫等在限額與貿易系統約束下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下,博弈雙方分別是一個依賴碳排放的生產廠商,一個是碳排放供應商的兩級供應鏈模型。在此模型下得到了唯一的納什均衡點,碳排放供應商與依賴碳排放的生產廠商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購買碳排放單位價格及生產量做出自己的最優決策。楊紅娟等通過傳統的DEA方法對低碳供應鏈的運營狀況進行了評價。楊洪娟提出五個一級指標及相應的二級指標,并且做出了八條虛擬供應鏈,最后得出結論,在產出一定的情況下,為使供應鏈達到最優要減少要素的投入量。
2.2 低碳供應鏈模型建立 趙道致等通過建立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單個供應商和單個制造商長期合作的兩級供應鏈中合作減排問題。文中分別對制造商占主導供應商跟隨的博弈情況與供應商、制造商協同縱向合作減排的狀態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相應的均衡策略,并對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發現供應商與制造商的縱向合作減排對提高產品減排量的作用較大,同時整條供應鏈的利潤也得到了提高,實現了供應鏈企業間的協調。何華等從微觀低碳的角度出發,對碳限額、碳限額與貿易、碳限額與貿易投入綠色技術這三種情況分別建立相應的定價策略模型,并得出結論:在碳限額政策下,企業的最優定價與利潤小于無限額下企業的最優定價與利潤;在碳限額與貿易政策下,企業的最優定價位于碳限額與無限額最優定價之間;在碳限額與貿易加入綠色技術政策下,此時,企業的最優定價主要取決于限額時產品的邊際利潤;另外適當的綠色技術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期望利潤。
3 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趨勢
低碳供應鏈的提出基于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低碳供應鏈較以上兩種供應鏈更為復雜,要求更加嚴苛。低碳供應鏈要求產品從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加工、生產與回收等各個環節減少碳排放量,彌補了以上兩種供應鏈的不足之處,通過這樣一個閉環系統,廢棄物得到合理的回收與利用,促進了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低碳供應鏈的研究經過了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的研究,并在這些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供應鏈研究的逐步完善,也是供應鏈研究的意義與動力。最初的供應鏈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并不能拿出客觀的數據令人信服,但是現在低碳恭供應鏈的研究不管是從模型的建立還是研究方法的選擇來看,其結果的得出都有科學的數據作為支撐,這使得研究更加準確與科學。
4 低碳供應鏈研究的不足之處
低碳供應鏈是一個新興事物,對此的研究文獻較少,還不成熟,所以在實際的經營中,低碳供應鏈的建立實例并不多見。低碳供應鏈的研究不足之處有三:一是研究切入點都是從供應鏈的外部影響因素入手,比如國家政策的提出或是企業間的合作減排,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二是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如果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碳足跡的測量,現在為止還沒有科學合理的測量辦法。三是低碳概念的提出,國家并沒有相應的管理政策去應對低碳供應鏈的管理為問題,現在國際上建立了碳限額與貿易系統,但是由于系統的初步建立,其實施的具體要求還不規范,這就使得低碳供應鏈處于管理混亂的局面,不利于供應鏈的研究與發展。
5 結語
低碳供應鏈是在原有供應鏈的基礎上加入低碳這一因素的考慮,它比綠色供應鏈、可持續供應鏈的組成內容更為復雜,對環境保護的反應能力也更強。低碳供應鏈要求從產品的原材料的采購、運輸、加工與廢料的回收等一系列環節降低碳排放,其實施效果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最大力度保護了環境。但是低碳供應鏈管理體系并不完善,研究內容還需進一步成熟加深研究內容,同時研究方法也須隨社會的發展要求作出創新性改變,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雪琳,趙志鵬.“新常態”下低碳供應鏈管理研究綜述[J]. 現代商貿工業,2015(10):50-51.
[2]趙道致,原白云,徐春秋.低碳環境下供應鏈縱向減排合作的動態協調策略[J].管理工程學報,2016(01):147-154.
[3]楊紅娟,郭彬彬.基于DEA方法的低碳供應鏈績效評價探討[J].經濟問題探索,2010(0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