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興梅
摘要: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所屬的材料工程系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路線遵循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思路,專業設置了水泥與混凝土兩個專業方向,主要培養面向水泥生產及預拌混凝土(砂漿)新型墻體、混凝土外加劑、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等方面的高技術應用人才。面對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學院堅持面向市場、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通過畢業生反饋信息、專家論證、在校學生座談等方式,積極診斷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辦學能力與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找出對路的方案與建議。
Abstract: The Material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 Ningxia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llows the idea of “wide coverage, solid found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route. There are two major fields, cement and concrete, mainly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talents in cement production and ready-mixed concrete (mortar) new wall, concrete admix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enterprises, the College adhere to the market,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carry out the adjust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actively diagnose the proble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the feedback of graduates, experts, students in the forum, etc., in order to find out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adjusting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關鍵詞:材料工程;人才培養;診斷;發展
Key words: material engineering;personnel training;diagnosis;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193-03
0 引言
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系材料工程技術專業開辦8年以來,為寧夏地區經濟建設輸出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隨著寧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該系材料工程技術專業需與時俱進,深化內涵建設,使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貼近企業,凸顯高職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性、先進性。為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客觀的反映該系目前畢業生質量和社會聲譽,并及時發現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素質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了解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促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該系對近三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收集了大量信息,通過來對畢業生、歷年在校學生、專業咨詢信息整理后分析了,診斷出專業辦學方面的不足,為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提出明確思路。
1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定位及專業崗位群
1.1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定位
材料工程系的材料工程技術專業開設已達7年,專業培養的人才遍布全省水泥生產、預拌混凝土及其制品等領域。該專業包括水泥與混凝土兩個專業方向,主要為水泥生產企業、預拌混凝土(砂漿)公司、新型墻體材料公司、混凝土外加劑公司等單位培養具有專業所必需的文化基礎與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應用人才。
1.2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崗位群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崗位群主要包括:水泥企業中的原材料分析與制備、熟料燒成與控制、水泥粉磨、中央控制、質量控制與檢測、設備巡檢與維護;建筑企業中的材料員、試驗員;商品混凝土企業的質檢員、試驗員等。
2 寧夏同類院校材料工程技術專業開設情況調查
通過對寧夏地區高職院校專業辦學資料的對比(表1)發現,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系培養的學生市場競爭強度不高,專業方向定位較好,能滿足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需求。
3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正式公布《2016年自治區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匯總表》,寧夏2016年重點項目共計110個,其中重點建設項目60個,重點預備開工項目17個,重點前期工作項目33個,總投資超過7527億元。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建設為寧夏建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3.1 寧夏水泥行業發展現狀
截止2012年末,寧夏區統計規模以上的水泥企業27家,水泥產量1605萬噸。根據自治區統計局統計:2016年全年累計生產水泥1945.9萬噸,同比增長12.6%。2016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增速出現回落;房地產市場有所回暖,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較去年有較大回升,房屋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均保持增長勢頭;基建投資增速較去年略有增長,波動不大;在基建投資穩定增長和房地產回暖的帶動下,水泥產量保持低速增長。總體來看,全區經濟穩中趨緩、穩中向好,水泥需求具有較強的支撐,呈現出穩中有升態勢。
3.2 寧夏預拌混凝土(砂漿)行業發展現狀
截止2013年底數據:寧夏現有預拌混凝土企業115家(有資質),其中銀川市47家,石嘴山市14家,吳中市23家,固原市16家,中衛市15家,年產能約7000萬立方米。預拌混凝土是有著30年發展歷程的新興行業,已經成為超過水泥產業規模的基礎建材行業。預拌混凝土是建筑產業鏈上的重要分支,伴隨城市化建設進程,朝向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更加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近年來的特大工程、重點工程、重要結構幾乎都采用了預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在國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3.3 寧夏新型墻體行業發展現狀
截止2016年底寧夏新型墻體企業共有146家(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認定)。寧夏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新型墻體材料產品認定管理辦法》,并在新墻材專項基金征收和返還工作上加強管理,提高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技術水平。
4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現狀診斷
4.1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信息反饋
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在水泥生產、預拌混凝土生產及其制品等領域從業,因寧夏地處西北偏遠地區,市場范圍小,由于產品經濟運距短不宜遠銷,我院培養的學生主要寧夏本省就業,體現了較強的區位現象(見圖1 歷年畢業生寧夏就業率)。
①專業就業率。
②專業月收入。
③專業相關度。
④專業職業期待吻合度。
⑤專業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圖6)。
說明: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均高于同類院校,離職的原因主要有薪酬低、發展空間小,離職后只有少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分別為:4.5%、3.6%、2.6%),其它人員受雇半職、繼續找工業、待業。以上信息說明學院要重視人才職業成熟度與忠誠度培養,一個畢業生成熟需要經歷1-2年,頻繁的跳槽不利于職業發展。
⑥校友愿意推薦。
⑦校友對母校教學滿意度。
⑧校友對母校專業滿意度。
4.2 畢業生信息反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的飽和,住宅建筑施工業等以房地產為需求源頭的傳統行業發展相對緩慢,并伴隨著供給側深化改革,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專業相關度、專業職業期待吻合度、校友愿意推薦比率等幾個方面變化情況同宏觀經濟走勢基本一致。通過上述數據對比分析,反映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4.2.1 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均高于同類院校
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的原因主要有:①薪酬低;②發展空間小;③初次就業質量不高。離職后只有少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分別為:4.5%、3.6%、2.6%),其它人員受雇半職、繼續找工業、待業。以上信息說明學院應:①重視人才職業成熟度與忠誠度培養,一個畢業生成熟需要經歷1-2年,頻繁的跳槽不利于職業發展;②加強職業規劃輔導,擺脫初入職場的盲目性心態,更合理的選擇工作;③畢業生離職后只有少量的人員選擇自主創業(2014屆同類院校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8%,2015屆同類院校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9%),也說明了學生創新能力不高,缺乏產品構思、批判性思維、科學分析、積極學習的能力。
4.2.2 專業職業相關度與專業職業期待吻合度明顯偏低
專業相關度與職業期待吻合度兩項評價指標可以說明畢業生所學專業知識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具體運用。指標明顯低于同類院校說明了專業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還有一定有差距,畢業生對專業工作崗位的競爭力明顯不足,這對專業提出以下及方面要求: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專業崗位競爭力;②加強專業認識教育與宣傳,經常參加行業技術交流與技能比賽,提高畢業生與社會對職業的認同感;③加強職業前瞻教育,修正畢業生不合理的職業期待,引導其在初入職場時適時調整心態,以更好的適應職場生活。
4.2.3 校友對母校專業滿意度與教學滿意度均較低 校友的專業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母校專業教學中知識遷移的能力。從選擇評價的指標不斷下滑的狀態,反映出專業教學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①實習與實踐環節需進一步加強(有74%的校友贊同);②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課下與任課教師的交流少;④團隊作業協同性低。
4.3 征詢行業專業對人才培養方案的意見
在與行業專家座談后反饋的意見主要體現在:①對學生的就業態度進行有效引導,腳踏實地,能耐住寂寞,立足本崗位,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尋求進一步發展,杜絕急功近利;②對于集中實踐來說,建議實習應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對學生加以引導、升華,不要集中太長時間一次性實習,短時多次會更有效;③在高校學習學到的一種學習方法,應注重方法與思維的嚴謹性的訓練;④優化課程體系,優化課時;⑤專業課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
4.4 在校學生座談會議信息反饋
2016年召集本系在校生通過座談與不記名收集信息的方式,匯總出以下信息:①學生對專業性質不明確,學習興趣低;②抗干擾能力低,學習動力不足;③理論講授多,理解能力低,動手實踐少;④加強對雙證書的引導,明確職業資格證的作用與補充作用。
5 結束語
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牽連著學校、學生、企業、政府等方方面面的每一根神經。我院通過外界人員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感受、建議與要求,診斷出專業建設方案存在的問題,為專業人才培養指明解決與調整方向。高職院校只有根據市場辦學辦專業,明確專業定位與企業需求,積極引導與調節學生心態,優化課程與課時結構,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加強與企業、行業的聯系,才能有職教工作中造出一片真正服務社會的藍天。
參考文獻:
[1]2014、2015、2016麥可斯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應界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報告.
[2]向蕓,范延琛.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萍鄉學院材料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萍鄉學院學報,2016(06).
[3]李子成,張愛菊,羅玉柱.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研究[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