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摘 要】文學是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其對語文教學的開展起到一定作用,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有利于其文學素養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結合不同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展開語文教學,從而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文學;語文;教學;作用
語文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所以通過語文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其個性發展。在語文教學期間,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對兒童文學予以高度重視,在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然后讓學生學習豐富的兒童文學,進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必須突顯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兒童文學內涵
所謂兒童文學指的是專門為兒童所創作的,為兒童提供閱讀的作品。兒童文學的種類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話、詩歌等,諸多的創作方式,都使得兒童文學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與語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兒童文學適合于各年齡段的兒童去學習。在兒童文學創作過程中,應該將兒童作為主體,向其提供優質的服務,兒童學習兒童文學能夠陶冶其情操,為日后語文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總之,兒童文學具有獨特的內涵,對推動語文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系
兒童文學是語文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的補充,對于我國現代兒童文學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教育人員加大了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將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深入討論,進而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自從產生兒童文學開始,其與語文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通過開展語文教學,對兒童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材通過多次改編,并推出了一系列兒童文學創作,目前,在新編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占據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得到空前發展。同時,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總之,兒童文學的產生,能夠積極地促進語文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學習到豐富的語文知識。
三、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兒童文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對于兒童文學而言,對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語文課程教材的重要資源。兒童文學是教師開展課外活動的主要材料,學生通過參與實踐,能夠培養其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兒童文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由于兒童文學的題材和內容比較廣泛,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外活動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兒童詩歌、散文等作品,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更有利于開展故事會和表演等活動。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外習作練習時,可以將兒童文學作為范本,所以兒童文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例如,在“陶罐與鐵罐”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過講述寓言故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教師先向學生朗誦該文章,學生仔細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比較驕傲,對陶罐持有鄙視的態度,然后將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卻成為了文物,而鐵罐變成了泥土。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該寓言故事,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而我們一定要看到對方的長處,并正視自己的短處,只有這樣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不僅僅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同時,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能夠使其學會做人的道理,并學習到一定兒童文學知識。總之,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兒童文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相關的兒童文學內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當前,在教育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經成為培養兒童的核心,所以小學在語文教學期間,不僅應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而且還要將提高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對于兒童文學而言,其內容和題材都相對廣泛,兒童文學中所描述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相關矛盾沖突等都能夠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此外,兒童文學能夠滿足兒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比如,在講解“小小竹排畫中游”期間,學生通過誦讀“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首詩歌,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到該詩歌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江南水鄉撐著小竹排,觀察江南秀麗的風景,并感受到江南水鄉物產豐富。同時,鳥兒歡唱,魚兒游動,從而表達了小男孩愉悅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對兩岸禾苗和樹木的描寫,呈現對大自然贊美的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期間,兒童文學對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3)注重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的不同,從兒童發展水平出發展開教學。兒童文學的主旨是“以善為美”,通過簡短的故事向學生傳遞一些基本的道德,由于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兒童文學的一個故事只傳遞一個基本的道德,例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塑造的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不斷尋求新事物,追求自由公道的世界,追求友誼。而單一道德的傳遞是與現實社會道德的復雜性是不相吻合的,這也是兒童文學區別于成人文學的本質特征,成人文學“以真為美”,強調在現實生活中道德的實踐性和可行性,強調道德的現實轉化,而兒童文學則側重于道德觀的塑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兒童的思維發展特點和生活經驗,從兒童出發進行道德的渲染和教育,引導學生習得明確的是非觀念,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例如,兒童文學中說小朋友吵架是錯誤的行為,旨在教導學生要文明,要友善,而在現實社會中,吵架的理由顯得非常重要,合理的吵架我們稱之為講理或者爭辯,學生的年齡顯然很難理解,因此兒童文學的教學要從兒童的發展出發。
(4)發揮兒童文學在課外閱讀中的作用,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無論是字詞句的準確使用、語文文本的理解、語言的表達和寫作以及文學知識的積累都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單一的課堂學習,無法實現語文知識的豐富性要求,語文課堂的實踐是有限的,語文課堂所能接受的語文知識也是有限的,而語文的學習是無邊境的,因此,語文的學習必須突破課堂的時空界限,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語文文本的閱讀、文學知識的寫作以及語言的表達。課外閱讀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教師和同伴的監督,閱讀的有效開展大多依靠于文本內容的豐富性,兒童文學的內容簡單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文學促進學生有效地展開課外閱讀,包括引導學生學兒童文學文本,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兒童文學形式的多樣性滿足了該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同時語言和內容的簡單特征也有效地促進了該階段學生語言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的區別,從兒童出發展開教學,注重利用兒童文學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發揮兒童文學在課外閱讀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松霖.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J].課外語文(下),2014(12):21-21.
[2]李艷玲.論述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3]王艷.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0):227-227.
[4]王艷秋.探討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