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霞
俄國作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教師只有打開學生的這扇天窗,才能讓智慧充滿學生的心靈。良好的注意力是高效學習的關鍵,特別是針對小學生,低年級段的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
一位教育家說過:“注意力是我們唯一的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須經過它才能進來。”如果學習時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對象上,導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發生,所以學生的注意力是尤為重要。怎樣維護好課堂紀律,讓他們自覺遵守紀律,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來呢?
一、引發興趣,讓學生愿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誰都會很投入,很專心,小學生更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喜歡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的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或應付了事,而在游戲、比賽中,他們的注意力往往又高度集中,興趣極高,接受知識輕松,處于主動學習狀態。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有一句話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就不會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只要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誰都會很投入,很專心,小學生更是如此。如果將他們的學習當作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為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如教學《兩位數的認識》這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故事的方式導入,我給他們講的是《烏鴉喝水》的故事,我每講到一個含有發音“烏”的字,要求學生都要拍一次手,否則就算出錯,出錯的同學要大聲地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故事的內容由教師根據時間的多少隨機應對,還可以將故事內容進行調整,比如,可以講故事的人物用個位,十位來代替,在整節課的教學中,都可以穿插聽到“烏”的發音要拍手,沒拍的要懲罰,這樣,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個個處于最佳心理狀態,為整堂課的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心理活動體驗課的運用
心理活動體驗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授課內容精心設計活動,學生作為主體積極地親歷具有教育性、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體驗并審視自己的活動實踐,積累正確的經驗,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進行活動體驗式教學時學生必須置身于活動中,通過親身實踐或經歷活動、情境,用感官和心靈進行直接感受,從而獲得知識與技能。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15分鐘左右。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培養孩子廣泛興趣與培養注意力結合起來,我在課堂上將心理學的體驗課運用到了我的教學課堂,把學生按班級人數分成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評比,加減分,并適當進行獎勵,例如,集中注意力的拍手游戲,上課之前,先采用拍手游戲,從1邊數邊拍到5,之后倒過來,若注意力不集中就會拍不整齊,小組間互相監督,錯的就扣分。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理,他們喜歡爭強好勝,不論是集體榮譽感還是小小的獎品,或是什么內容的活動,只要以競賽的形式出現,便會激起他們極大的興趣,所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這一年齡特征,運用競賽形式來組織好教學。這些競賽,為學生集中注意力提供方向,使學生能注意力集中起來。
三、教法多樣,讓孩子愛學
在一節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為了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活動之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達到最佳水平,教師的態度要和藹可親,幽默風趣、聲情并茂、講做結合,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才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證明,游戲引入法、直觀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教學《分類與整理》這節課時,我課前準備了各種顏色和各種形狀的氣球,讓學生實際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學會將物品按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在喚起學生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時,刺激大腦興奮中樞,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迅速進入角色,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師要調控教學節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當發現學生疲倦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東西,讓學生唱一唱,動一動,加快節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個小游戲或進行表演比賽。這樣,歌曲、表演、游戲等教學活動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
更要注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愿學和樂學。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購買一些教學軟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變難為易,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四、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促進學生學習
獨學、自學,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是教學改革中的主流模式,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精髓也已深入人心,將班級學生分組,由大班教學變成小組教學,大大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聽講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由教師一人監督變成了多個小組長監督,學生學業輔導由教師一人承擔變成了組員集體承擔,這種模式合作交流的模式有利于學生成長。但在剛開始時教師要做好督促工作。在上課時應經常這樣說,“請同學們先思考,后交流,要輪流發言”“在其他小組發言時,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想,聽他說的對不對,好不好,你還想怎樣幫他,還想對他說什么?”多評價,時時督促,時時提醒,培養學生注意聽講的習慣。
五、加強評價激勵機制
小學低年級學生,紀律觀念較差,但他們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和好勝心理,時時都想爭得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成為全班同學的榜樣,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不吝嗇自己的語言運用表揚引導法,在滿足個人表現欲的同時,刺激其它同學的表現欲,從而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這樣說,“你回答的真好,這歸功于你的認真聽講,繼續這樣,你會更棒的!”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評和他評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集中注意力聽課的信心。在作業批閱中可以這樣寫,“你的作業寫得真工整,這是你集中注意力寫作業的結果,加油!你會寫得更好的。”“這次作業全對,真棒!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上課集中注意力聽講的結果,繼續努力!你會學得更出色的。”,這樣美好的語言可以愉悅學生心情,激發學習欲望。每月以學生上課的表現和作業所得紅花的朵數,開展“認真聽課星”和“進步星”的評比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上這幾點是我對提高小學生注意力的初淺認識及實踐,注意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總結、實踐,積極反思教學過程中的缺陷,設法彌補不足之處,吸取經驗教訓,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