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要]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一要求呢?關鍵是要活躍課堂氣氛。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課堂氣氛 教態 游戲 師生互動 評價
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即教師要注意培養自身的魅力。一副自然大方親切隨和的教態,一身時尚端莊搭配得當的衣著,一手龍飛鳳舞剛柔相濟的書法,一口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普通話,一段聲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誦,一句委婉動聽相得益彰的輕唱,都會對學生的注意力產生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人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
教師的教態有先人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教師的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人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精神面貌。
二、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在課前談論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是用說教去教育學生,學生不再用死記硬背來學習。通過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于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合。
三、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努力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于參與課堂教學,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課堂教學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每個教師都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教導學生:“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也會犯錯誤;在很多方面,同學們并不比老師差。例如在電腦方面,我就要虛心向你們學習。我們師生之間是互教互學的關系,好學生應當敢于質疑。”在這種坦率開放的氣氛中,教師非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更和諧融洽。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創設讓學生有話愿說的情境。對于某一問題,只要能擺出充分證據,完全可以各抒己見、自由發揮。即使有時學生的討論超出了教學范圍,甚至影響了教學進度,也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有些看法在我們看來是幼稚的、荒謬的,我們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
四、民主的評價方式
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評價的結果應有利于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或抵觸情緒,不利于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因此,要使評價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學生的良好反響,就應注意:
(一)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接受評價
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學會,學會是為了會學。學生的準備過程實際就是“學——學會——會學”的過程。如:在檢查復述課文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可事先讓他們把課文的關鍵詞句準備好,復述時,允許他們看這些關鍵詞句,這樣,學生就胸有成竹,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發揮出水平。
(二)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使其主宰自己
例如:在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時,可從過去的教師作為主考官,學生接受考核和考試,轉變為學生自己充當評委給自己和同學評分,教師只是作為指導者和觀眾;在進行聽寫、默寫檢查或寫作能力考核時,可讓學生間互相批改打分,教師只是在學生評價后,隨機抽查幾本,了解情況;在日常測驗時,教師甚至可采用“免監考”方式。教師的充分信任,必然會得到學生的回報。這種民主的評價方式更會增進師生間的信任感,并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充分地展現自己,發揮出應有水平。
(三)評價標準要多樣化、層次化
傳統的評價標準是由教師制定的,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較為固化單一。然而學生的語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單一的評價標準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違背了學生發展規律。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準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
總之,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