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盛
[摘要]問題導學法是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獲取和運用知識與技能,去探討和解決所面l]盞的問題,在導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能夠較好地將知識、能力和人文素養培育這三者結合起來。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 高中歷史教學 運用
問題導學法是以問題為主線,即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應圍繞問題而展開,利用系統的步驟指導學生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其特點是要學生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著眼點在于“思”。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在歷史課堂上,教師要有意地創設問題情境,精心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或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來解決。問題導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受歷史學科的價值和魅力。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將問題導學法運用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呢?
一、借助問題導入歷史新課
用問題導入新課,能夠在上課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神聽教師的問題,并進行思考和解答。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要學習的內容,同時自己也對教材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做好教學準備。那么什么樣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問題的實際意義和趣味性,使學生既對問題感興趣,也樂于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歷史必修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新課導入的問題:“成龍是著名的動作電影明星,很多同學都看過他的賀歲片《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獸首是我國的珍貴文物,那么同學們知道十二生肖中的很多文物流失到國外的原因嗎?它們是在哪次戰爭中被掠走的呢?”從學生感興趣的明星和電影人手,提出問題,讓學生到課本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使得課程學習更加有效。
二、利用問題引領課堂教學
在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問題來引領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用問題來引領課堂,要注意設計問題的質量。教師要注重問題本身的思維含量,設計一些能夠給學生啟發和思考的問題,而不能是簡單地去書本找答案。例如,在學習選修《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中的《秦始皇》這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評價秦始皇?…‘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是什么?”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并學會分析和總結。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當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時,應當及時提問,要敢于提問、敢于質疑,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就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相互交流,探討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的設置宜由淺人深,由易到難,有一定的梯度,能夠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更高的層次。還可以在學生思考的時候告訴他們問題的切入點和出發點是什么,明確解題的思路,讓學生自己先試著解決,討論回答后再由教師進行答疑解惑并公布答案。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本課重難點的指向性不一定那么明顯,有時候明顯偏離主題,此時教師要注意點撥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可以鼓勵學生課后探究該問題,把問題的接力棒接過來。
三、在高三專題復習課上靈活運用,提升綜合分析能力
問題導學法在高三歷史專題復習中應用效果更好,因為歷史專題復習內容跨度比較大,內容龐雜。例如在復習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專題中,教師先在投影儀的屏幕上呈現一幅世界地圖,接著顯示一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再呈現這些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大致形成的時間,以及一些相關的歷史圖片。然后提問:“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是怎樣初步形成的?請結合有關史實來分析說明。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亞洲地區的社會發展有何影響?請你談談你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作用的認識。”這樣就創設了問題的導學情景,然后留下一些時間給學生回憶思考或閱讀教材及相關資料。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這個問題,不同的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自然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或者切人點,把問題作為基本要素來組織教學過程,用問題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問題的提出、思考、討論、解決、應用、引申和再度解決展開和推進整個教學過程,是問題導學法的要旨。
四、注重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
歷史教學要求打破學科本位,不是要用其他的學科內容、生活實踐、政治觀念來取代歷史本身成為歷史教學主要內容。我們要正確地把握歷史課程的綜合與滲透,不能把歷史課變成“雜”課。實際上,新課程理念在一開始就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有一個“歷史性”的定性,說明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區別,突出強調歷史課程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獨到的教育功能,這些教育功能都是其他課程所不能代替的。我們必須明確學科的綜合與滲透目的在于幫助理解分析和掌握歷史知識,深化歷史教學,為歷史教學服務。要掌握好學科擴散中的適時、適度、適量原則,不能搞成大拼盤,而且對引進歷史課堂的相關學科知識要注意區別對待,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影響較大的可以多講一點,對歷史發展影響不大的可以少講一點,切忌陷入對某一學科的系統分析之中,否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容易忽視對歷史本身的傳授。歷史教學應該拓展和提高歷史綜合運用能力,但這種拓展是要有一個中心的,而這個中心不是別的,正是也只能是歷史本身。
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每一名歷史教師都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轉變教學理念,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注重利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從思考中尋找歷史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歷史人文素養,使歷史學科真正地發揮歷史人文素質教育基礎學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