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聰
【摘 要】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做法就是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愛思考,學生只有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深刻的接受、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數學教育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推動下,必須更換理念,大膽探索改革教育方式,打破陳舊的教育觀,沖出固定的思維模式,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近幾年我國的數學教材與教學方式出現全新的轉變——更具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打破了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倡導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在教學中,如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幾點嘗試。
一、營造和諧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
(1)舒適的環境,才能使學生有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例子中感悟數學,從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實用的數學,學會總結規律、發現生活、創新生活,讓學生樂而學之,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
在七年級的《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教學中,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會因知識枯燥而容易分散精神,更無法體會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在這章教學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實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閱讀教材后,完成一份以“你愛好的體育項目”為主題的調查問卷,把調查的過程(包括問題設計、數據收集、整理資料、得出結論)整理成書面報告,最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并由各小組講述調查的過程以及所用到的知識、再評出優秀小組。結果學生完成的情況出乎意料地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以往有較大的提高,對這章的內容也因此印象深刻。
將學習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完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更提高學習對數學學習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樂于學習數學,學會運用數學,在小組的活動過程中明白團結合作的意義。
(2)活潑、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是學生最喜歡向往的。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如何活躍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把學生天真、活潑、好動的個性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師生互動關系,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用輕松的小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幫忙學生理解。
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法”教學時,不直接講述加法法則,先讓一位學生聽口令做動作,其他學生用數學語言猜測和表述動作結果。口令如下:①向前走5步再向后走3步;②向前走2步再向后走4步;③向前走3步再向后走3步;④原地轉一圈再向前走3步;⑤原地轉一圈再向后走3步。完成活動后讓學生閱讀課本,教師再講解運用加法法則的注意點。這組活動突破“異號兩數相加”這個難點,學生從活動中親身體會到用一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收到明顯的效果。
很多學生感到頭疼的是幾何,因為幾何的學習,需要很好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在幾何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如“立體圖形”中的“三視圖、展開圖”的學習,對思維能力一般的學生,難以想象各種圖形的樣子,因此,我組織學生動手制作正方體、長方體等常見立體圖,然后要求學生參照自己的作品,畫出圖形的三視圖,以及尋找正方體的展開圖的幾種情況。在簡單的制作中,學生輕松地學習了知識,也展現了學生的其它能力(繪畫能力和手工能力)。
二、轉變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整理知識
(1)大多數老師都是注重新知識的教學,忽視其它類型的課堂。以往的練習課及試卷的講評,都是學生最不感興趣的課,因此,我換了種方式,采用學生“點題”,教師“講解”的模式。由學生根據自己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讓學生自己先整理試卷和練習中的錯解題目,再向老師點出需要講解的題目。這種“點題講解”的方式即培養學生自己對知識的梳理、認知能力,教師又能了解到學生知識的缺漏之處,同時又改變講評課教師單一講解的模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2)作業布置,是為了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是一種必要的補充教學。學生同時學習幾門功課,要一下子牢記并很好應用數學是不容易的。因此,練習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但是每節課后就布置一大堆練習題讓學生做,效果甚差,而且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練習布置適當與否、練習時間的長短等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所以在練習上可采用“按類分食”法和“少吃多餐”法。作業布置時,必做題和選做題的搭配,讓每位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吃飽、消化”好知識,學生會做了,學習自然就有信心,從而也減少了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除了布置日常作業外,還應采取多種形式的補充練習,分散練習時間,可起到反復鞏固的效果,如課前小測驗,課間一題、錯題小集等。多樣式的練習可減少學習的枯燥感,其中錯題小集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3)開展互助互學活動。要求學生將作業及練習中典型的錯題和不懂的題目收集起來,并備置“疑問備忘錄”,挑選幾位成績較好的學生組成“學習答疑小組”負責收集、解答同學們一些疑難問題,并對個別學習后進者的輔導,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則由教師解答。活動實踐中不僅樹立了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自主性,更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思維,而且在學習中還培養學生團體合作的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能力。教師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
三、優化課堂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如何在新時期以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來適應這一新發展要求呢?當然既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形成技能,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思維。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關鍵是課堂的吸引程度,因此,課堂形式不能單一,應大膽、合理優化課堂,教學中,應多設計幾種課堂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采用知識競賽來教學:在有理數的單元復習先要求學生先對本章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復習,再以知識競賽方式進行,分四至六個小組參賽,采用記分法,最后對各小組做出適當的獎勵和懲罰。競賽的知識點和題目難度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選擇。
競賽規則:每組以100分作底分,正確完成一題可得分,否則倒扣分。每環節有四組題,每個小組任選一組題目回答。分為“必答題;是非題;能力挑戰”
設計意圖:復習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要點,進行階段性的學習總結。但也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學習環節,學生不愿聽,感覺像“炒剩飯”。競賽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復習,樂于復習,改變單一的復習方式。
我在教學實踐中驚喜地發現,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轉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甘德清.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嘗試[J].中學教學參考,2015年11期:23-23.
[3]王雅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04年第9期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