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社會文明程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與此同時,與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所占經濟比例不斷降低相比,第三產業的經濟占比卻在逐年上升,這也讓我國的電視產業面臨著重大機遇以及挑戰。因此,為了讓中國電視產業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得以生存、發展、壯大,我們應該加強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并采取有效策略來積極應對和解決新媒體時代下中國電視產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實現中國電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產業;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069-02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于電視在商業運用方面的不斷擴展,西方很多發達國家的學術界以及產業界就開始逐漸將在電視產業作為研究重點。這些研究不僅讓西方發達國家的電視產業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為我國商業與公共電視系統方面的有效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
1 中國電視產業的相關研究
在電視產業方面的研究,我國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起步較晚,再加上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在電視產業方面的研究針對性較強,常常會針對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家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研究摸索,所以,從整體上看,單純的將國外這些應用性極強的研究拿來為我所用,是不現實的。由于我國的制度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吸取了借鑒國外某些科研成就時,需要慎重選擇以及運用。
1)在電視產業發展現狀方面的研究。國內有一批電視研究學者在結合了西方有關研究的同時,利用微觀經濟學理論,開始著重對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廣播電視經濟學》一書的作者——周鴻鐸教授,學術界也將這本著作視為中國電視產業研究的起點。此外,中國傳媒大學的黃升民教授出版了《媒介經營與產業化研究》以及《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國媒介產業化透視》等,清華大學的陸地教授出版了《中國電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以及《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等專著。在這些研究中,大都集中在產業制度和產出效益以及質量管理這三個方面,主要分析了電視產業所面臨的矛盾與挑戰,以及其要尋求的突破路徑。
2)在電視產業改革方面的研究。在《中國電視產業市場發展的現狀分析》一文中,陸地明確指出:當今中國的電視產業從整體上看存在以下三種不正常現象,即公平失意、壟斷受寵的現象,企業未競、集團化先行的現象(就是指某些電視臺還未轉型升級成企業,就率先成立了企業集團)以及弱者不合、強者不爭的現象(就是指行業內無法形成優勝劣汰的規則,很多能力、效益差的電視產業依然沒有退出機制)。面對我國電視產業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陸地也明確提出,想要在文化產業戰略性發展中充分發揮電視產業的積極作用,我們必須要加速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制升級,打破以往傳統的國有電視產業壟斷市場的模式,結合宏觀經濟環境以及電視產業自身的發展特點,適時適量的向公眾開放電視產業的投資門檻,積極吸引那些能夠堅持正確導向且遵紀守法的民營電視機構也能參與到主流陣地中,與國有電視產業進行良性競爭。另外,針對廣大受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我們應該實現全方位的創新,嘗試構建一個符合市場的公司治理結構,既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同時又以股份制為核心,形成一個科學的電視產業產權體系。中國傳媒大學的黃升民教授在《廣電媒介產業經營新論》中指出:對中國而言,實現中國電視產業化的制度性變革,已不再是一種口號,而是成為目前相關學術界普遍開始的探索。事實上,所有與電視產業化制度變革相關的理論探索以及實踐,都是當前中國傳媒競爭格局變化以及中國輿論氣氛變遷的真實寫照。但是其中也有不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產業制度理論與中國電視產業的現實語境并不相符,其操作性以及科學性存在很大疑問。比如說徐舫州教授就借《中國電視改革的問題及對策》一文對產業化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就目前形勢而言,想要實現以“制播分離”為目標的產業化改革是很難落實到位的,它充其量就是一句看起來很有前景的口號罷了。為了印證他的這一觀點,在文章中徐教授還一一列舉了很多中國電視產業遺留的“頑疾”,就像身份不清、條塊分割等,并指出,想要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制播分離,就必須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頻道制。
2 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的有效策略
目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迅速蔓延,對于我國傳統的電視產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再加上我國當前電視產業中存在的結構缺陷或者不合理現象,都為整個電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阻礙。與此同時,由于我國電視臺大多為事業單位,這就讓電視臺本身與主管單位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局臺之爭”。而從產業規劃的角度來看,盡管國有電視臺在產業化以及市場化的推動下逐漸增強了市場服務功能,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電視臺本身的商業屬性卻會與公共定位發生必然沖突。另外,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以及人才作為支撐,對于電視臺來說更是如此。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電視臺大多為事業單位,不僅經營模式較為單一,同時由于缺乏創造經營性收入、激勵機制以及配套政策,使得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十分緩慢,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電視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張。除此之外,產業結構散亂、橫向整合困難以及產業核心競爭力弱也同樣是中國電視產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由此可見,我國電視產業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下生存、發展、壯大,就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積極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電視產業發展道路。
1)借新媒體之勢,提高電視節目的品牌效應。現如今,有些電視節目為了追求高收視率,一味的照搬時下的新聞熱點,卻沒有對這些新聞加以判斷以及篩選,一方面降低了電視節目本身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還會在一定范圍內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在新形勢下,電視節目想要積極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首先就要注重自己的品牌效應,始終將品味以及品質放到首位,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來提升電視節目的傳播力以及影響力。舉例來說,一些極具品牌效應的電視節目,比如《星光大道》《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就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將其上傳到網絡上,進一步擴大其影響范圍,并形成一股討論熱潮,讓這些品牌電視節目可以在互聯網輿論戰中搶占有利地位,從而在宣揚先進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的同時,樹立起良好的電視媒體形象。
2)積極開發傳統電視媒體的App應用軟件。近幾年來,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已迅速蔓延至老百姓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手機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也讓傳統電視媒體紛紛投入到移動客戶端競爭的大潮中。但是在實踐中,盡管很多電視臺紛紛研發推廣自己的App軟件,但是能夠讓用戶下載并留住用戶的軟件卻少之又少。所以,怎樣實現傳統電視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升級、發展,就成為,目前眾多電視臺需要探討的首要問題。舉例來說,央視為了滿足廣大網民隨時點播、搜索以及分享豐富新聞資訊的需求,積極研發了《央視新聞》這一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官方客戶端,并且不斷對該App軟件進行測試、優化以及創新,使得該軟件距今已有128萬次的安裝次數,人們通過這一軟件,可以隨時隨地的了解當前的熱點資訊。
3)積極推進體制革新。從管理以及生產方式的角度來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電視產業鏈要求相關電視機構要以市場主體的身份融入其中。電視機構作為眾多電視資源的擁有者,應該準確把握時機,在管理體制方面持續跟進,實現制播分離、管辦分離、政企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以及網臺分離,以此來促進電視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只有對電視生產管理方式進行改革,才可以從根本上調整以及改變電視產業的生產關系。事實上,電視節目制作的社會化不僅不會阻礙電視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能為電視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視節目,以促進電視節目市場的成熟以及進一步完善。另外,網臺分離可以讓“傳”與“播”真正意義上的分開,讓電視產業內部的分工更加明確、合理、有序,從而為電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關于中國電視產業化的研究,雖然學術界存在著很多分歧,但是從總體而言,有一點是目前他們可以達成共識的,那就是電視體制改革是當前中國電視產業必須要進行的,且電視產業變革的趨勢就是產業化。基于此,我們應該正視新媒體在電視產業發展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借新媒體之勢,提高電視節目的品牌效應,開發傳統電視媒體的App應用軟件,積極推進體制革新,努力克服電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障礙,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電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通道,進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電視節目。
參考文獻
[1]魏麗宏.關于我國手機傳媒產業發展的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
[2]肖葉飛.媒介融合語境下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3]易紹華.數字化背景下中國電視媒體的網絡化生存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9.
[4]劉秀梅.多元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主持傳播的機遇與挑戰[D].杭州:浙江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