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王麗娟
[提要] 伴隨著當代科技進步和經濟迅速發展,許多大學生選擇通過創業來達到就業的目的。本文從多個角度解析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現狀,探索優化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從而構建提升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經管類大學生
基金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710164)部分成果;2016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611463016Z)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15日
創業能力教育是培養能夠自主創業的綜合型人才、緩解當代經管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有效方法。本文對經管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現狀進行研究,探討并建全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一、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目標
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目標主要有培養創業意識、激發創業個性、提高創業能力和構建創業知識結構等內容。具體主要包括:
(一)培養創業意識。創業意識指的是一種內心存在的動力機制,其控制著創業心態、創業的方向及強弱。創業意識培養一是要培養大學生對創業的認同感,也就是從內在明白了解到創業的優勢和意義;二是要建立準確的創業目標,而且將創業目標和創業抱負緊密聯合起來。
(二)激發創業個性。創業個性影響到自己是否能夠順利地進行創業,這種個性是創業成功的必備因素,影響著創業成功與否。創業能力的培養重點是激發并幫助學生養成創業所必需的個性和心理品質,如創新性、自主性、協作性、敢為性、積極性等。
(三)提高創業能力。創業能力主要包含專業運營治理能力和職業能力等,主要涉及創意發展、創業步驟、新企業的創建成立、資料搜集與處置、創業團隊組織、應對環境變化能力、經營交流、產品研發、市場銷售等方面。
(四)構建創業知識結構。創業是一種復繁雜的社會運動,充足的學識儲存是創業順利的重要因素。創業知識是創業能力施展的基礎,創業知識在創業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創業相關知識構造主要包含專業知識、營運治理知識和綜合性知識,包含選取商業機遇、定制創業計劃書、募集資本、參加創新創業比賽、成立創業隊伍、建立公司、積累相關經歷、危機解決等角度。
二、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缺少體系化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創業能力的培養要有體系化的創業教育課程指導,國外眾多著名經管類高校針對創業能力培養形成了一個專項的研究領域,創業教育已經構建成為成熟的教育系統,包含了創業綜合素養類課程、創業認識類課程和創業相關的實際操作類等課程。但是我國對經管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相關研究還不透徹,眾多經管類大學在創業教育面還沒有構建完善的系統。目前,國內經管類大學創業教育大都缺少體系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著重表現在創業教育的課程安排不夠規范化、系統化。創業教育要有專門的擅長創業教育的合格老師實施教學,指導學生創業,老師不僅需要有較高的知識水準,還要有充足的創業實際操作經歷。可是現在國內創新創業方面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屬于探究某方面的理論成就比較多,真正去參加實際創業的經歷就比較缺乏。此外,創業相關的課程是比較注重于實際操作的課程,缺乏創業實踐經歷的教師想要上好創業的相關課程也就比較困難,這就容易導致一些對創業很有想法的學生失去創業的興趣。
(二)實踐教學改革難度大。創業教育課程中的實際操作教育環節還沒有推行。由于學習專業不一樣,課程安排也不一樣,怎么使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業的實際操作教育環節是一種極其繁雜的工程。如今許多大學是依據專業的不同來實施人才的教學,以學分制為主,在關系到教育方案和課程時間等詳細方面時,進行實際操作教學革新的困難程度就相對增加。而且目前創業相關的課程沒有與本身的專業類課程很好地融合,設置的專業類課程與創業知識的關聯性不大,大都是采用設置選修課的方式讓學生自由選課。并且創業相關課程的課程知識都比較過時、教育方式單調、基礎知識較弱,教學內容也相對比較膚淺。
(三)考查評估方法不適合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如今,許多經管類大學在考察評估方法上大都進行了主動摸索,可是仍舊是以單純的筆試為主,而且筆試題目大多源于書本教材,同學們想要取得較高的分數,就只有把書本上的知識點背下來。對于經管類專業來說,如今的考查評估方法呈現出如下缺點:一是考察方法單純,大部分科目考察仍舊主要是筆試,很少用其他考察方法;二是定分規則比較呆板,許多課程的評定成績僅僅只是根據參考答案,考生作答時,很少能夠根據自己的見解作答;三是許多課程評定成績時,只看重筆試成績,而對學生日常的上課表現并不重視。如今的考察方法,不但很難評估考生的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狀況,也不能很好地激勵大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容易導致一些對創業很有想法的學生失去創業的興趣。
三、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構建
(一)創業教育理論課程體系設置。創業相關知識教育的課程是把創業整體流程細分,從規劃、創立、經營公司這種流程來安排課程的內容,讓學生更易于了解、把握創業的整個詳細的流程。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包括通用知識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兩個主要方面。在通用知識課程系統中,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教育等創業相關的必修課程,同時還有技術革新、創意思維練習、成本管理、財務分析、中高級企業會計等選修課程。對于專業知識課程,應該設立創新創業必修課程,包含基本的專業必修課程和應用類專業必修課。基本的專業課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專業研究報告課程等;應用類專業選修課應開設創業公司經營、商貿模式研究、網絡創業等。并且,還應該設立論文研究、項目開發等選修課程。
(二)構建與實踐教育相聯系的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創業實際操作的相關課程的基礎是理論教學課程,要使同學們從抓住機遇、編寫計劃書、組建創業隊伍至參加相關創業比賽的過程中,體味創業的完整流程,培育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辨別、評價機會的能力和面對復雜多變環境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采用的主要方式包含:首先是開始創業項目的成立工作。學校為鼓勵在校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項目研究、項目推行、實驗報告編寫、成就交流等相關活動出資;其次是舉辦創業比賽。鼓勵學生參與多種有意義的大學生創業比賽,體驗創業活動的全部流程;最后是建立創業實踐基地。采用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的方法,鼓勵大學生體驗創業過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創業流程中的不斷變化的環境,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個性和創意能力。
(三)深化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對于如今許多大學考評方法中反映出來的弊端,依據創業教學的相關條件,進而革新考評方法。首先是考評內容應體現綜合性。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生的就業方向非常廣泛,就職單位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遠超過在學校里學習的書本知識;不僅是這樣,而且用人單位也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所以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外閱讀、專業技術、社會實踐等采取全面考評的方式。特別是要把學生的科學研究、撰寫發表論文、獲取專利和自行創業等成績折合成學分,對學生參加項目研究、科研實驗等情況進行考評;其次是考評方法應該多樣化。筆試和專業考核相配合。除去必需的課程考核以外,還應該通過新穎的方案計劃、成就展示、撰寫論文等方式考評專業能力。筆試應該加大主觀題比例,施行沒有準確答案的考察,讓學生在作答的時候能夠靈活結合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同時在課程考核成績評定中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評定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等也要加入平時成績的考核范圍,而且平時成績應該占課程最終成績的50%。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洋,黃雯雯,欒卓.基于SWOT分析法的經管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策略[J].東北石油大學秦皇島分校,2014.
[2]李冰,李莉莉,關勁秋.基于企業家精神的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研究[J].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
[3]張革華,彭娟.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視域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審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4]余華銀,宋馬林,金露,楊燁軍.我國高等教育的案例教學研究:一個共詞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