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琪
[提要] 1776年《國家康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一書的問世,揭開了市場經濟運行與發展的面紗。其中,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即市場經濟中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自動調節市場的運行,即便每個人都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其結果也會促進社會的整體利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不能只著眼于個人利益的得失,而步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面對市場的風云變幻,我們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規避市場風險。因此,應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市場風險和機遇,從實質角度去提升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水平,也是目前國內企業與國際相接軌的有效條件。因此,研究相關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和資本供求變動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市場經濟;企業經營;風險管理;資本供求變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10日
一、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現狀
在市場經濟突飛猛進的背景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愈加激烈,如何合理利用管理手段已經成為當代企業經營理財的熱點,而大多數企業由于起步起點低、融資困難,這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破壞。大多數企業由于內部所有者投入資金不足,導致需吸引外部資金進行融資:一般采用銀行貸款、發行債券、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通過國家政策的引導,實現企業健康良好的發展,在不斷優化和加強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已經非常緊迫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將以經營風險管理為中心,經營風險管理的主要方向是盤活企業內部資金存量、提高銷售、降低成本,將企業資金更為合理地控制,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對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分析,能夠幫助企業更為合理地規避市場風險,以提升企業發展。
二、企業經營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自2001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WTO后,如何快速有效地發展企業并與國際大市場相接軌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陳輝(2000)指出:企業是一個有機整體。作為社會的公器,企業與社會又構成一個整體,這種二重整體性決定了企業經營管理必須從企業與社會的有機聯系出發,運用辯證思想對企業進行管理。因此,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實施經營風險防范機制,制訂長期發展戰略方案,必須做到企業與社會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推動企業發展。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趨勢是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企業可持續發展轉變。隨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形成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其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無論在規模還是速度上都讓生產經營者無法預料,也就是在那年,四川服裝業產量減少將近一半,部分企業倒閉,這還只是中國經濟在那次影響中遭受很小的一面,而這些也正好反映在消費者需求上,進一步作用于資本供求變動,而這也恰好與企業經營風險有重大影響。所謂經營風險,是指由于商品經營上的原因給公司的收益或收益率帶來的不確定性,而影響因素包括資本供求變動、產品成本變動、經營杠桿系數等。案例分析:
某家大型企業去年實現利潤6,000萬元,預計今年年銷售量能增長3.5%,如果經營杠桿系數為2,則今年該企業可實現營業利潤為多少?
從中,我們利用所給的數據可大致估算該企業今年所實現營業利潤為6000×(1+2×3.5%)=6420萬元,一個企業經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其中經營杠桿系數本身并不是經營風險變化的來源,實際上是銷售和成本水平的變動引起了EBIT的變化,而DOL只不過是夸大了EBIT的變化,也就是夸大了公司的經營風險,因此,可以將經營杠桿系數看成是對企業“潛在風險”的衡量,而這種“潛在風險”是隨著銷售和成本水平的變動而發生改變,由于經營杠桿的作用,當銷售收入增加時,經營杠桿會使息稅前利潤比同期銷售收入增長的速度更快。而從案例可以發現需求量的增長直接關系到企業利益。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次貸危機開始,金融危機不但對消費者造成諸如收入減少、失業等直接影響,更重要的是它影響了消費者的預期。現實生活中消費者會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消費策略以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所以消費者行為導向一般是消費者預期在起作用,消費者信心下降,會導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進一步影響市場需求導致社會流動性資產萎縮,自然而然影響企業生產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但金融危機也使消費者更加理性地對待貨幣,資本供求的變動決定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合理地運用企業經營風險管理調節市場風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是企業發展趨勢。
三、完善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國家政策對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巨大作用和影響。國務院于2009年9月19日印發了3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36號文件對中小企業在面對金融危機時出臺了各種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包括: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落實出口關稅等);完善中小企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法律體系;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加快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加快對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引導中小企業加強管理。隨著國家政策地陸續出臺,大大緩解了中小企業面對金融危機所存在的不利局面,國內民營企業與國企的經濟增長進一步體現在國家GDP數據上。(表1)
從每年國家宏觀GDP來看,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呈現下坡趨勢,但國家經濟體量一直穩步上升。據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各項數據的發布,我國2016年GDP增速為6.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從2008年到2016年,國家一直都在極力調整國內生產結構,加快整體內部結構轉型與升級,取得的成效與結果從全球發展視角來看是比較成功的,發展是機遇,增長是困境,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把握大局,才能實現中國夢的快速崛起。
在2014年8月11日,李克強發表演講:調整經濟改革,促進轉型升級。從大的布局來了解,國家結構轉型與升級包括四大戰略:京津翼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經濟轉型: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經濟結構的轉型是伴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來執行的。在這些改革措施中有兩點直接關系到資本供求變動。一項是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其中要素指的就是: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稅收,這些要素合理地配置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經營風險,使國民企業更好發展;另一項是需求側改革:指需求不足導致產出下降,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來提高總需求,使實際產出達到“潛在產出”,其中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相當重要位置。(圖1)
從出口增長速度可以看出,美國經濟放緩和全球信貸緊縮使得我國整體外部環境趨緊,從總體數據和國家政策改革方向看經濟增長是一個短期問題,經濟發展才是長期問題,需求側改革中刺激性財政政策可以應對增長問題,卻無法解決長期問題。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習近平強調供給側結構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2008年開始,八年時間里金融危機還在持續,全球經濟依舊疲弱,市場則日顯疲態,在寬松政策不斷出臺的情況下,經濟復蘇依舊不容樂觀。跳過短期看長期、透過現象看本質、濾掉波動看趨勢,小到企業、大到國家,經濟發展才是經濟的核心問題。
(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經營風險意識。由于受到企業生產資源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企業所需的經營管理資源相對不足,實際運行的管理機制太過粗糙、不合理、專業能力差、內部管理控制機制尚需完善。無法對自身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對癥下藥地制定相應經營風險管理方式是目前我國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加強基礎管理、強化營銷和風險管理、完善治理機制、推進管理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國內企業加強基本功,降本增效、嚴格遵守安全、環保、質量、衛生等法律法規,誠實守信經營,履行社會責任。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財政政策一直都在完善企業經營風險管理,避免市場風險以及人為風險對企業自身和社會穩定造成傷害。
作為企業管理者來說,首先,應建立以人為本的風險控制機制。我們應將日常風險管理手段和意識不斷納入企業文化和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中去,通過國家對中小型企業實行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引導企業管理人員不斷學習和深化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意識,并開展交易風險案例講座來提升全體員工對企業風險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將企業經營風險管理不斷納入企業文化構建整體過程中去,提升所有人員經營風險防范理念,促進企業高效、良好的運行。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由于受到人類認知限制,有效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現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李勵(2014)指出,計算機網絡是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持,將計算機技術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有機融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對于各型企業來說,應該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綜合素質,發揮人的主觀積極性。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具有引導作用,合理利用經營風險管理知識和計算機網絡技術、運用和發揮高管人員的職業判斷、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讓企業可持續發展下去,這不僅對個人、企業,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與擔當。習近平(2013)曾說過: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有人說,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是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因此,管理人員應不斷通過學習、培訓,加強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意識,并在企業風險文化培育過程中企業重要工作崗位及相關工作流程中起到相應的領頭作用。我國企業應不斷進行經營風險管理工作,確保有效信息和溝通渠道暢通。
四、結論
企業經營風險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伴隨著市場的風云變幻,市場風險對企業的發展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如果僅僅通過對市場形勢的預估和盲目性擴張只會導致企業的短期發展和經濟繁榮背后的弄虛作假。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經濟,一方面一個企業要想可持續性發展,必須著眼于企業發展的未來、緊跟國家相關政策,利用自身優勢,厚積薄發,方能長久;另一方面企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牢牢把握市場行情,利用資本供求變動,增產減支,把握未來。總體來講,現代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應該合理利用經營風險管理,配合國家出臺的有利政策,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根據市場資本供求變動優化生產結構,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以變應變,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的3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9.9.19.
[2]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3.10.21.
[3]李克強總理發表演講.調整經濟結構 促進轉型升級.2014.8.11.
[4]李勵.論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N].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
[5]陳輝.辯證管理與企業發展——企業經營管理的哲學思考[J].求是學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