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雪
[提要] 本文引入生態學中生態位的概念,通過剖析當今市場競爭形勢的新特點,針對企業提出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制定合理發展策略的建議,從而使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生態位;生態位重疊;企業共生;企業競爭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生態位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編號:201610295037)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9日
一、前言
自從現代企業誕生之日起,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的有限性這一矛盾就困擾著現代企業,也造就了企業之間無休止的競爭。企業仿生學原理表明,企業之間的競爭與自然界中物種之間的競爭具有類似性。因此,本文引入企業生態位的概念,探究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應當通過何種競爭策略達到實現自身發展的目的。
二、當今企業競爭形勢的新特點
(一)企業生態位重疊下的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某些同類型企業由于資源、技術、市場等需求的高度重合,產生了企業生態位的重疊。競爭排除原理表明,占據同一生態位的企業不可能形成平衡。因此,兩個生態位互相重疊的企業在競爭中會產生兩種結果:(1)經過激烈的斗爭之后,一家較為弱勢的企業被另一家強勢企業消滅。由于企業將大量的財力、精力、物力放在斗爭上,即使是最終成功存活的企業也損失慘重;(2)兩家企業為了回避競爭采取了退讓的策略,即兩家企業各自從其重疊的生存發展區退出,從而消除生態位重疊,達到新的平衡。在這種互相退讓的策略下,很容易造成企業生態位完全分離,導致彼此之間產生空白地帶,這種空白地帶實質上是一種資源的不充分利用。與此同時,企業生態位的完全分離意味著企業之間完全不存在競爭,繼而導致創新乏力,如圖1所示。(圖1)
這兩種結果實質上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間接地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不利于企業和行業的長遠發展。在企業生態位重疊的現實條件下,任何意義上的非合作博弈能夠達到的個體最優效果都低于總體最優效果。因此,企業應當放棄以往各自為政的競爭策略,尋求從競爭對抗走向競爭合作的關系。
(二)企業發展中的共生策略。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于1970年提出的共生起源學說揭示了一種新的理論:生物體的合作和相互依賴對進化的貢獻也許超過了競爭。將共生理論運用到企業競爭領域,可以更好地理解當前形勢下企業戰略調整的方向。企業共生理論主要強調企業在生態位重疊條件下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與關系,這種相互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1)在市場競爭中,企業要相互依賴從而更好的生存;(2)在企業的共生系統中存在著競爭關系。
企業采取共生策略有以下優勢:(1)整合企業資源,取得規模優勢。兩家擁有共同的目標市場的企業整合人才、技術、資本等諸多要素,擴大企業規模。規模的擴大既可以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也可以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從而獲取更大的購買和銷售優勢;(2)互相借鑒學習,實現技術革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通過相互借鑒和學習增強技術實力,提高產品研發迭代的速度從而進一步搶占市場,獲取更多利潤;(3)分散企業風險。單一企業在競爭中的決策失誤會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共生企業則有效地分散并降低了企業的風險,使決策的容錯率得以提高,真正實現風險共擔。
(三)擴大行業生態圈。當某個行業具有發展前景廣闊、資本投入量大、政策扶持等諸多優勢時,大量企業會涌入市場,使該行業生態負擔過重。此時,共生策略也無法為這種高密度、高強度的競爭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若試圖通過行業內部的競爭取得市場優勢,不僅會耗費大量的資源,還會影響企業未來的戰略布局,最終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償失。擴大行業生態圈能夠給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緩解企業生態位重疊的程度。
三、基于生態位的企業新型競爭策略
(一)實行差異化戰略,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基于生態位重疊理論,企業在發展時應當有意識地實行趨異性發展。企業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如技術、服務、價格、品牌、創新等,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合理的錯位經營戰略,創造新的生態位。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企業生態位重疊而引發的無謂競爭;另一方面也能夠形成獨特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贏得長期的競爭優勢。
(二)尋求良性發展,構建共生關系。企業之間的共生關系為企業雙方的共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良性的互利共生關系既能夠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也能夠提升企業整體實力。企業構建共生關系的最終目的和最優結果是達到共同進化,合理把握這一關系,積極尋求企業間的良性競爭合作,從而實現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三)擴張行業生態圈,謀求發展空間。尤其是當行業內部競爭達到瓶頸期或競爭成本過高時,嘗試擴張行業生態圈成為比內部競爭收益更高的選擇。企業應當利用自身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地拓展發展空間,以汽車企業特斯拉為例,特斯拉選擇將其新能源汽車的專利對全世界開放,這一舉動促使更多傳統汽車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從而導致競爭者增加。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策略極大程度地拓展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激發了行業活力,使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潛力大大增強,為未來的企業發展做出良好的鋪墊。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宇露,黃中偉.企業共生模型及其穩定性分析[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7.1.
[2]顏愛民.企業生態位評價指標及模型構建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7.
[3]李良賢.基于競合關系的中小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共生行為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
[4]單汨源,李果,陳丹.基于生態位理論的企業競爭戰略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3.
[5]夏訓峰,吳文良,王靜慧.生態位概念在企業管理方面的應用[J].商業時代,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