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提要] 自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以來,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努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減少空氣污染以應對環境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伴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由于我國環境會計發展起步晚,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仍存在很大的問題,通過相應對策解決這一現狀勢在必行。
關鍵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問題;對策
本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調查分析——基于社會責任報告”(項目編碼:201610383057)
中圖分類號:F275.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8日
一、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問題
自從低碳經濟概念提出以來,作為經濟正在崛起的大國,我國雖然開始在節能環保方面予以重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不容樂觀,政府對環境會計信息管理仍需做出相應努力。據現有資料顯示,我國上市公司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上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形式重于實質。相較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方面發展起步較慢,對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嚴格,導致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混亂,沒有基本的規范可循。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過于籠統,缺乏特別說明,報表使用者無法獲取相關的環境信息。以安徽省上市公司為例,其企業在官網上披露的環境信息內容略顯敷衍,只有少數企業在財務報告中以表格或附注的形式披露環境數據,部分是在公司戰略中提到了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多數則是在企業的社會責任中以文字說明為主稍加涉獵,用寥寥數語強調一下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度,較少披露具體數據信息。由于缺乏詳細的定量數據描述,造成了信息披露內容單薄,大大降低了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實用性和可比性,造成了形式重于實質的現象。
(二)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統一規范。對比美日歐發達國家的環境信息披露狀況可以發現,采用獨立報告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外企業的首選,如此看來,我國在披露方式方面就顯得十分落后,我國上市公司把環境信息分散在年報各處,很少能看到上市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單獨披露,這足以說明我國還未真正重視這一問題。或許正是因為沒有相關準則對環境信息披露形式及格式做出明確規定,企業缺乏相關指導,導致了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隨意,完全是以自身特點及偏好為出發點來設定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
同時,不同行業之間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程度以及重視程度存在巨大差異。通過研究發現,資源類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相對重視,大多數資源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有所涉及,部分企業還進行了詳細的披露。科技類企業也相對詳細地介紹了企業的環境信息,而服務類企業的環境信息大多僅停留在口號上,并沒有詳細的數據進行補充說明。混亂的披露形式不能簡明高效地給報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環境信息。
(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從披露環境信息的內容上看,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詳細程度各異內容不盡相同。大部分企業在招股說明書里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形式單一,多是采用文字說明,披露的信息過于籠統,缺乏相關的微觀數據說明。此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還存在報喜不報憂的情況。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對有利信息大幅報道,而較少或避免涉及有損企業形象的環境會計信息。這種不全面的信息披露容易誤導投資者與社會大眾,不利于市場穩定及經濟發展。
(四)企業披露主動性不強。從最近幾年我國上市公司的披露情況來看,只有40%不到的上市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并不多,仍停留在被動披露的層面,披露的內容也只是部分環境信息。由于披露內容簡單,沒有上年同期數據進行對比,投資者或社會公眾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的閱讀和分析時,難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和結論,容易導致信息不對稱。在披露比例較高的重污染行業的企業中,也不過是在外部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等的壓為下,為了不違反有關部門的相關規定,才進行了一些披露,這遠遠滿足不了發展低碳經濟的需要。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率總體水平偏低,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度不高。雖然人們對“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開始進行思考,并相繼提出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環保理念,但是運用貨幣計量方式對自然資源進行保護的觀念不強。我國環境會計信息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并沒有急切的使用需求,所以投資者在進行財務決策時也幾乎不考慮環境會計信息。企業利益相關者中,只有大股東會對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方面所做的披露較為關注,中小投資者一般不關心這方面的內容。因為大股東需要通過各類會計信息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和長期效應進行判斷,反觀中小投資者,其目的是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賺取差價,故對他們而言環境會計信息遠不如財務報告中列示的收入、成本、利潤等財務指標重要。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方面的披露制度,必須要使其得到各類投資者密切的關注和強烈的需求,這才會使得企業有動力提供該類信息,這樣才能促使政府制定和完善與環境會計相關的準則與法規。
二、提升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逐漸完善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一)加強政府機構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督。政府部門的監督指導是實施環境會計制度的重要保證,盡管我國已經針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并對其披露情況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導意見,但現階段我國仍以自愿披露為主,披露內容與形式取決于企業自身。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仍需努力探索和研究完善我國環境法律法規,我國會計組織應積極研究和探討具有統一披露要求和規則的環境會計及審計準則。各相關部門盡快完善環境會計的準則、指南及懲處標準,推進環境會計早日實施。各相關部門要出臺相關的規章和措施,如環境保護部門可根據其職能,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做出基礎性規定,制定更嚴格的、可實際計算的對污染環境行為的懲處條款,使環境會計有據可依;財政稅收部門要有完善的對違反環境法規的罰款、加收稅費等的規定;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等時,將企業、單位的環境保護會計記錄及其審計結果作為必要的審核程序,加強金融控制,以此促進環境會計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優化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處理。低碳經濟是如今經濟發展的趨勢,只有緊緊抓住這一趨勢,企業才能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不斷實現自我發展的目標。加強內部資源與環境管理,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是企業自身價值的體現。企業內部因素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重大,作為環境會計的主體,企業應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加強環保管理從而形成正確的環保理念,這是加強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基礎。從長遠利益出發,企業還應當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充分認識到實施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由于環境會計的特殊性,政府部門也應建立相關指標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做出技術性基礎規定,為企業提供披露環境績效信息統一規范,為監督和評價企業環保提供標準。
(三)提高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強化輿論監督。對比發達國家上市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可以發現,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越強,環境政策實施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就越小,環境實施的成本也就越低,即公民的環保意識會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產生無形動力。教育是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手段,在中小學增設環保常識課程,使培養環保意識從小做起。
新聞媒體、環境組織和當地社區等對于企業環境信息也有很好的監督作用。通過輿論宣傳積極發揮監督職能,進一步強化公眾的環保意識,最終形成上市企業自覺披露環境信息的外部壓力。盡管環境組織、社區不能干涉企業的生產活動,但是新聞媒體披露企業的真實生產經營狀況和環境保護活動,可向企業施加壓力,使企業對于環境方面有所作為。此外,政府應該建立綠色投資機構,鼓勵這些專門機構用相應行業環境標準來監督企業環境會計的實施。加強政府有關部門的環境管制力度。
三、結語
如果說可持續發展是建立環境會計的前提和理論基礎,那么進行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必要手段。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企業也是破壞環境的主要責任單位,理應承擔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義務和責任,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針對目前我國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我們應當大力推行環境會計,監督企業進行全面、規范的環境信息披露,向公眾傳達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促使企業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注重社會利益、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節能環保,達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推動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建立。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晶晶,關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分析與思考——以安徽省上市公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2.
[2]王曉,石黨英,劉春秀.低碳經濟下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北方經貿,2014.2.
[3]周士躍.安徽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4]喬麗.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5]唐洋,管炎芳,劉思露.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1.6.
[6]尹梅.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D].湘潭大學,2013.
[7]閔晨.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問題及對策[J].商,2016.6.
[8]尚瑋.T有色金屬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安徽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