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旋
[提要] 自從Ball and Brown(1968)首次驗證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開創了會計領域實證研究的先河,國內外學者紛紛效仿。本文主要研究中期報告會計盈余與股票異常回報的相關性,進而證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盈余信息的有用性。研究結果表明:資本市場股票價格會對中期財務報告盈余信息做出反應,中期報告的盈余信息是有用的。
關鍵詞:累計超額回報;未預期盈余;中期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有用性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16日
一、引言
Ball and Brown(1968)被公認為是會計實證研究的開山之作,開創了會計領域研究的新方向。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中期報告不斷成熟完善,那么中期財務報告的會計信息有用性如何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驗證中期財務報告會計盈余與股票異常回報的相關性,檢驗中期財務報告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98年發布了第34號國際會計準則(IAS)“中期財務報告”,這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一次就中期財務報告問題發布的準則。在借鑒國外準則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中期財務報告可以及時地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的各項信息,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企業經營業績,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然而,投資者們對于中期報告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低于年度報告。
二、文獻回顧
Ball and Brown(1968)開創了會計領域實證研究的先河,研究發現盈利變動的方向和股票超額回報的方向具有顯著的相關性,首次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證明了會計盈利信息的信息含量。Beaver(1968)以1961~1965年143家公司發布的年度收益報告為依據,發現盈利報告期股價變動高于非公告期股價變動的67%。不僅個人投資者的預期會隨著盈利報告的發布而改變,整個市場的預期也會發生改變。股票交易量和價格的變動,不是由于報告期其他信息的影響,就是由于盈利報告公布的影響。盈余報告期股票價格變動達到了最高點,股價變動的研究結果與盈余報告具有信息含量的判斷一致,從而證明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Ball and Brown(1968)、Beaver(1968)的研究,促進了實證研究的發展,這兩篇文章是會計實證研究的起點,是對會計實證研究具有啟發作用的開山之作。
趙宇龍(1998)以上交所123家公司3年的會計盈利數據為依據,采用事件研究法,運用幼稚模型,驗證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股票異常回報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未預期盈利的符號與股票超額回報的變動方向有顯著相關性,證實了我國資本市場會計盈余信息的有效性。陳曉、陳小悅、劉釗(1999)以滬深兩市764個盈利數據為依據,以盈利公告前后20天的超額收益為研究對象,證明了我國資本市場會計盈余信息具有較強的信息含量。
三、研究設計與模型選擇
本文采用實證方法將會計盈余與股票超額回報聯系起來,運用回歸分析、最小二乘法,驗證未預期盈余和股票異常回報之間的關系。
(一)累計超額回報(CAR)。累計超額回報(CAR)是股票異常回報累加的數值,股票異常回報(AR)是實際盈利與預期盈利的差額。本文采用累計超額回報(CAR),運用事件研究法,來計算中期報告所引起的累積異常回報值。
本文以中期盈利公告日為事件基準日,以中期盈利公告發布前后5天為時間窗口,通過測算基準日前后5天的股價變動,判斷盈利公告是否產生異常回報,從而驗證中期盈余報告的會計信息有用性。
其中,Pi,t是i公司t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Pi,t-1是i公司t-1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Pm,t是市場t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Pm,t-1是市場t-1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
本文的事件時間窗口是以中期盈余公告發布為基準日前后5天的股價。
(二)未預期盈余。本文采用幼稚模型計量未預期盈余。在native model中,采用上年中期的實際盈利數據來替代本年中期的預期盈利,未預期盈余變動是當年中期盈利數據與上年中期盈利的差額。為方便起見,本文選擇EPS作為盈余變量,計算未預期盈余。
ui,t=Ii,t-Ii,t-1;
ui,t:i公司t年度的中期盈余增量,即未預期盈余(盈余變量采用EPS);
Ii,t:i公司t年度的中期盈余;
Ii,t-1:i公司t-1年度的中期盈余。
(三)未預期盈余和股票異常回報回歸模型
CARi(t1,t2)=c1+c2ui,t+?著
CARi(t1,t2):i公司t年度的異常回報;
ui,t:i公司t年度的中期未預期盈余。
(四)樣本的選擇。本文選擇2002~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樣本開始時間選擇2002年,是由于從2001年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中期財務報告》之后,我國中期報告格式和內容都逐漸規范,具有準確性和可比性。
四、實證結果分析
將未預期盈余與股票異常回報帶入回歸模型中,檢驗二者的相關關系。未預期盈余變動和股票超額回報的相關系數為0.14。R方的數值較小,這和國內外對于未預期盈利和累積超額回報二者關系研究的結論非常相似。Baruch Lev(1989)對眾多研究未預期盈余市場反應的文獻進行了總結,發現這些研究都驗證了盈利信息的有效性,但擬合優度都偏低,基本在2%~10%之間,這表明未預期盈利對股價的解釋程度只有2%~10%。對于較低的擬合優度,很多學者都進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未預期盈利對于股票累積異常回報的解釋程度是很有局限性的,盈余報告本身的信息含量不高。
由回歸分析可知,未預期盈余對股票異常回報有影響,并且是正影響,當企業中期報告釋放出利好的消息,股票回報率就會上升;當企業中期報告釋放出壞消息,股票價格則會下降。
五、小結
通過分析未預期盈余和股票超額回報的回歸模型,我們得到了預期結果,即未預期盈余與股票異常回報正相關,說明中期財務報告的盈余信息會對資本市場的股價變動產生影響,進而說明了中期報告盈余信息的有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1]Ball,R.J.and P.Brown.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2.
[2]Lev,Baruch.“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and Earnings Research:Lessons and Directions from Two Decades of Empirical Research”.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9.31.
[3]趙宇龍.會計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J].經濟研究,1998.7.
[4]陳曉,陳小悅,劉釗.A股盈余報告的有用性研究[J].經濟研究,1999.6.
[5]王慶文.會計盈余質量對未來會計盈余及股票收益的影響——基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