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正英
[關鍵詞]群眾文化;文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
1 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1.1 滿足群眾日益增長文化需求的前提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激發了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發展物質生活,改善精神生活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我們要以群眾需求為工作出發點,對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進行深入了解,通過加強群眾的文化生活建設來為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務。
1.2 是保證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堅強后盾
只有促進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共同與協調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重視。因此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到兩手抓原則。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提高人民社會文化整體素質,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全民進步提高智力支持與精神動力。
2 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議
2.1 對建設活動進行創造
一般而言,各地區進行群眾文化活動時都會有一些常用的設施、基地、工作人員,尤其是近幾年來,部分地區還成立了各方面條件都較好的文化室,民問藝人的生活環境也得到
改善,這就激發了他們在文化生活領域的活躍性,社區文化也進行的如火如茶。基層行的群眾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這些已有的優勢,廣泛地開展多類型的節目,如延長、著書、燈謎會等等。通過在活動中不斷地創新,通過不斷地創新來不斷提高,以保持群眾文化活動的生命力。
2.2 加大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投入量
從目前的角度來說,群眾文化工作一般主要以小康社會作為主要的內容。國家應該加大發展文化事業的力度,保證各項公益事業得到有效發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僅需要科學文化的傳播,還需要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質,這是思想道德提出的最好方式。而且通過活動來促進社會發展。群眾文化事業主要將就的是一種工藝事業,促進群眾文化發展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群眾文化事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群眾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時的經費支出進行嚴格監管,多建設能更多吸引群眾的文化設施;還需要加大對群眾文化經費投入。缺乏經費的投入,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經費都需要群眾自費執行,這導致文化活動出現了可缺乏性。所以政府必須要按照文化事業建設進行指導,對其資金進行大量投入,需要建立一種文化長久機制,并且群眾文化事業要具有可持續性。
2.3 加強群眾文化事業隊伍建設
從目前的角度來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第一資本”。我們需要發展群眾文化事業,還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人才要具有責任感,在這種形式下除了部分專業需要技巧,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以及對市場的仔細觀察,更注重的是幫助文化事業奉獻無私精神。群眾文化干部一直不斷改變新的觀念,在實踐過程中一直不斷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除了這種情況之外,人民群眾已經把文化活動當做是一種享受,積極建立文化事業。這讓更多的任重人民把精神投入到了群眾文化建設中來,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的創新精神,讓他們參加文化活動,同時更需要充分享受文化建設事業中去,讓他們在參加文化活動的同時充分享受文化以及創造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
2.4 協調開展,爭取社會力量
群眾性文化事業,我們可以把他當做是一種公益事業,除此之外,更應該向群眾提供更多的娛樂和享受,同時還需要得到相應的支持。群眾性文化活動更應該面臨各種事業單位、群眾性文化事業作業一種公益事業,除了向群眾提供娛樂享受,更應該要得到社會的參加與協會以及團體經常聯系,相互支持。中央提出要建立覆蓋全社會、能保障人民群眾方便、就進的參加與享受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中群眾文化工作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主體。與其他文化工作相比,群眾文化具有很多的獨特性。群眾文化工作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相連。許多群眾都是主動參與其中來接受文化的熏陶,享受文化所帶來的快樂。群眾在文化活動的參與使得群眾文化在陶冶群眾情操、愉悅群眾生活、提升群眾品味方面,具有其他文化工作所不可逾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姚延玲.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現狀與發展[J].現代企業教育,2012(15).
[2] 劉新平.淺談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學理論,2010(07).
[3] 汪紅敏.共建和諧文化 勇走創新之路——淺談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09(08).
[4] 葛敏.新時期如何進一步繁榮發展群眾文化的思考[J].大陸橋視野,2008(05).
[5] 汪齊權.與時俱進拓展群眾文化工作新思路[J].文化時空,2003(11).
[6] 于紅麗.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發展的探討[J].現代交際,2013(05).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萊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