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娜
【摘 要】中國的戲曲傾向于音樂化,是構成戲曲藝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通過展現劇中的人物與內容,來促進情節的展開,從而充分營造氛圍與情景。戲曲音樂具備鮮明的藝術性與強烈的民族特色。該文從結構、民間音樂、程式性、繼承與發展等方面分析中國戲曲音樂化的基本特點,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戲曲音樂的進步,同時也為戲曲音樂的演繹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關鍵詞】戲曲;音樂;特征
中圖分類號:J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7-0083-01
一、戲曲音樂的結構特征
中國的戲曲音樂主要是由器樂與聲樂兩部分組成,其中聲樂占主要地位,它是組成戲曲音樂的主體,而器樂在戲曲音樂中是輔助聲樂的,器樂與聲樂兩部分構成一個整體,二者缺一不可。
(一)戲曲聲樂的特征。在中國的戲曲音樂構成中,主要是通過聲樂來塑造人物形象。戲曲音樂中不管是板腔還是曲牌,都能夠細分為戲劇性唱腔、敘事性唱腔以及抒情性唱腔。戲劇性唱腔大多數是節拍比較自由的散板,在節奏上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因此多用于表現激動的情緒;敘事性唱腔的特征是聲少字多,多用于表現對答、敘述的情景;抒情性唱腔的特征是聲多字少,具有很強的旋律性,多為表現內心情感。這三種唱腔的靈活變換,創造了戲曲音樂變化多樣的戲劇性。許多傳統戲曲能夠傳唱多年成為經典,主要原因是其耳熟能詳的唱腔。
戲曲音樂的表現方式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包含很強的民族特征。在表演過程中,能不能解決好聲與情、字與聲之間的關系,能不能準確清晰地表現詞義和字音,是衡量演員唱功的基本標準,在這個基礎上,演繹出一系列的表演技巧和方法。
(二)戲曲器樂的特征。器樂包含各種類型的打擊樂與管弦樂,每一類器樂都有著不一樣的音樂與性能。一些具有獨特色彩風格的劇目,主要是通過主奏樂器的獨特音色和演奏方法來呈現。人們能夠根據聽到的主奏器樂的音色來推斷正在表演的唱腔和劇目。
器樂最主要的運用就是為聲樂伴奏。盡管有一些劇目是以清唱為主,但是這樣的清唱劇目依然需要打擊樂來伴奏。所以,器樂不但能夠為演員伴奏、包腔、托腔,還能夠起到渲染氣氛、描寫環境以及烘托表演的作用,戲曲音樂中打擊樂的各種鑼鼓點、各種器樂的曲牌等組成了戲曲表演中的場景音樂。
二、戲曲音樂的民間音樂特征
中國的戲曲藝術和其他藝術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戲曲音樂一定要表現并且迎合戲劇的特征,一定要為營造情景氛圍、表現戲劇人物以及推動情節發展服務。中國的戲曲音樂從本質上來講,應歸于民族音樂,戲曲音樂的創造,依然具備民間創造的特點,在很多方面都保存著民間音樂的特點。首先是戲曲音樂扎根于民間,有扎實的群眾基礎。戲曲音樂和各種民歌、說唱音樂以及方言等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其次是很多劇目的音樂都由民間音樂進化發展而來。第三是傳統的戲曲音樂在長期傳唱過程中不斷進化。因為每個人的方言語音差異、條件差異,使得戲曲在傳唱過程中,其唱腔就會發生演變,這種演變使某種戲曲腔調發展變化為具有地域語音和風格的腔調,每個劇中的唱腔又可分為不同特點的派別。最后是傳統的戲曲音樂的創造者,可以是演唱家、演奏家,也可以是作曲家。所以,戲曲表演中對樂曲和唱腔的處理技巧和方法,大多都有作曲法在其中。
三、戲曲音樂的程式性特征
戲曲音樂的程式,小到鑼鼓點,大到貫穿戲劇表演的音樂結構,從始至終,無所不在。所有劇中的打、做、念、唱與音樂程式息息相關。這樣的創作方法,并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在傳統的劇目表演手段和形式上進行創新。不同的劇種與唱腔,都有著自身特色的音樂程式。在音樂的邏輯性基礎上,要嚴格要求音樂程式,不過在嚴格要求的同時又允許自由靈活地演繹。實踐證明,開展戲曲音樂創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完善音樂程式的表演功能。
四、戲曲音樂的審美特征
在我國民族的審美觀念上,一直都是將意境與曲情置于最重要的位置,這是戲曲音樂演繹的重要審美標準。戲曲的表演形式一定要有更細致、更豐富、更具體的技術要求。比如熟練解決輕與重、連與斷、頓五挫的聯系等。在戲曲音樂中,所有技術的運用都是為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營造意境等。在真正的舞臺實踐中,表演者的技巧變化再豐富、聲音再好,如果無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無法營造意境,那么其表演就是失敗的。聲音好,但沒有意境;聲音不好,卻意境豐富,二者相比,從表演的效果上看,顯然是后者比前者更好。
五、戲曲音樂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的戲曲音樂是從歷史中傳承下來,經過長期的進化與發展而形成的完整的音樂體系,有著非常深厚的審美價值。但是,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目前的戲曲音樂需要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怎樣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的戲曲音樂;二是怎樣更好地塑造新人物,表現新生活。
目前的唱腔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廣泛吸收,這種吸收包括相同劇目內的吸收和相關劇種唱腔的吸收。只有建立在繼承之上的改革發展,才能帶給戲曲音樂新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