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燕
摘要:“271高效課堂”理念之一是要在教學中實現三個轉變:教師變導師,教室變學室,灌輸變探究,目的就在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為進一步打磨“271高效課堂”模式細節:開放課堂、真正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反復研究思考,大膽進行模式創新,讓課堂更加高效,更加精彩。針對數學這一學科和初中學生的特點,本文根據“271高效課堂”實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三個轉變。
關鍵詞:“271高效課堂”;教師;學生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正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他們相對自由的學習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們做什么的規范”。在以學定教的空間內,學生可以依照教師提供的導學案,按照這個路線圖調節自己的學習進度、內容,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問題、熱點來學習,可以進行適當的活動。
一、教師變導師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認為,“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要有‘喚醒學生的力量”。因此,教師的目的應在于引導學生調動和開發自己的力量高效學習。
1、教師應不僅重“教”,也應重“導”。根據人本注意心理學創始人之一羅杰斯的教育理論,個體具有積極向上、求茂盛、求強大的本能,也就是說,人先天具備學的本恩那個,交換四只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學生就能夠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
因此,教學不是靠強制性地“滿堂灌”,教室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聽講室,學習也不是死記硬背,人云亦云。根據皮亞杰的認知主義理論,真正的只是在“活動”中建構,真正的能力在“活動”中發展,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充滿興趣,主動積極地學習。只有這樣,知識才是“活”的知識,能力才能夠得到發展。
2、教師怎樣引導和督促學生先學。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并加以有效的措施進行督促。由于初中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自學能力有限,要想讓學生的課前預習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課堂提問、課堂小測驗、課前隨機抽同學做題目或者是課前小競賽等方法。
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科特點,幫助學生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洋思中學校長蔡林森說,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具體過程中,就如同汽車進入高速公路,如沒有引橋就上不去;如沒有路標,就可能上岔路。教師就要當“引橋”、“路標”,發揮好主導作用,這是學生學得好的前提
3、教師變導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布魯姆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不同學生、不同內容、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目標進行引領,目標表要具體、立體,及時到位,這是教師設計高效課堂的關鍵。
第二:要引導學生質疑,對學習內容不滿足、不盲從、不迷信,質疑是創新的雛形,教師要小心呵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第三:要引導學生自主規劃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高效課堂就是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第四:引導學生及時對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總結,回顧學習過程,清點學習收獲,總結學習方法,重新認識學習內容。
第五:及時鼓勵,以免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師變學室
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注意理論:心里、智力、思維,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主體的動作??真正的學習需要活動,需要交流,需要情感的激蕩,這就要求課堂變”靜聽式“為”活動室“即”教室“變成”學室“
1、學生應學會怎樣高效的學。首先,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于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
2、課堂上學生應高效展示,精彩點評。各層學生通過本環節,可以熟練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并能總結規律方法及易錯點
第一:微笑面對大家,陽光展示、點評,盡量全員參與
第二:聲音洪亮,有激情,那要求老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第三:展示的同學要注重對題目思路和方法的分析,不能只講答案,要點明注意事項,并總結方法和規律。
第四:聽講的學生要專注,隨時質疑、追問,嚴禁小動作。
第五:每位學生和老師要鼓勵每一位展示、點評的同學,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灌輸變探究
灌輸式教育也稱為“注入式”教育,強調教育者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灌輸式教學把學生當成了沒有思想的機器,把知識硬塞給他。
灌輸變探究對導學案的設計要求。導學案是引導學生自學的方案,是高效課堂的路線圖,是高效課堂成功的前提。每一位編寫數學導學案的教師都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突出立意編寫導學案。通過設計導學部分,培養學生認知與探究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畫知識樹,培養知識構建能力;通過設計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共贏的能力;依據知識點設計題目,培養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系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創新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偉.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之我見[J].陜西教育(教學), 2006(12).
[2] 豐建勝.教是為了不教.“271”高效課堂模式.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董會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基礎.首都師范大學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