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紅
摘要:本文主要以音樂教學的各種手段來轉化個別青少年復雜多變、執著迷茫等心理現象,我從音樂的審美角度、審美內涵、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入手;以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境界能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特點;讓青少年看到閃光的人生道路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幾個方面加以論述,得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音樂是良方”的結論。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少年期是從童年期向青年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和依賴性、自覺性和沖動性等各種矛盾互相交錯。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重要轉變期,其變化是急劇的、激烈的,是對外界的感受敏感的時期。國內外有的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否定期”“反抗期”和“危機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需要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高尚的人生觀,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從我多年的從教實踐證明,用音樂這門藝術學科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失為一味良方。
一、減輕壓力
音樂能有效的減輕智育對學生身心所施加的壓力。作為一名音樂老師,充分利用音樂課堂來減輕學生心理壓力,讓學生在音樂課中感受到愉悅的身心,比如在歌唱課《青春舞曲》中,啟發教育學生珍惜時光的同時,盡量放松自己緊張的學習神經,邊歌邊舞,達到消除緊張、焦慮、抑悶的目的。還有,針對學生情緒、情感日益豐富,但有波動性的特點,音樂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由于他們在情緒、情感上表現出少年期特有的熱情,特別重感情,有激情,他們情緒表現出多種多樣,反應能力在提高,但是,容易受外界刺激與影響,帶有很大的情感沖動性,如容易狂喜、暴怒等,也容易極度悲傷和恐懼,情緒來得突然,去得迅速,在音樂課堂上,采用體驗感受式、直觀感知式、興趣誘發式、自然滲透式、啟發討論式、聽唱比較式等教學方式,形成藝術審美施教力,同時,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牽動學生的情,“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老師的神態、語言、指揮、范唱都要傳達情感信息,給學生以美感和啟發。
二、協調情感
音樂能更直接、更有效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同時注重好的群體效應,如在音樂課《黃水謠》這一首歌曲中,讓學生了解當時中國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下,人民遭受殘暴欺壓掠奪、奸淫燒殺的悲慘情景,并欣賞這首歌曲,讓學生討論在這種痛苦的環境中心情會是怎么樣?學生得出“沉痛、悲憤”等結論時,給學生作出肯定的評價,同時教育學生,對痛苦的事作出歡愉的反映,就如同把《黃水謠》這一首悲憤、凄涼的歌曲唱成歡快、活潑的情緒一樣,多么不協調,如果老是故意這樣做的,就是一種異常的心理現象,應該及時轉變。
三、培養自信
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找回自我。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極為重要,能讓學生更好的展現自我,大膽自信的步入廣闊多姿的新世界。如:有個同學在七年級時,是個活潑開朗的學生,在校文藝晚會上,他涌躍上臺表演詩朗誦,由于他見世面少,心里緊張,上臺后頭腦一片空白,朗誦時吞吞吐吐,把背好的詩歌忘了大半,引起同學生們的哄堂大笑,從此,這位學生一蹶不振,在班上也不愛講話了,往日活潑開朗的性格變成了抑郁和自卑。如果教師不進行開導,這位學生可能永遠頹廢下去,針對這360度的轉變,教師光說:你不要這樣,你要大膽這種空洞的話,能讓他找回自信心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在音樂課堂上,教學生唱《真心英雄》這首歌曲,并以這首歌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告訴學生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有失敗絆腳,但是只要在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就是英雄。并且讓這位學生唱好這首歌,不管唱得怎么樣,讓全班學生給予他熱情的鼓勵,在往后的音樂課中,多次讓這位學生表現,并不斷鼓勵他,讓他參加校文藝隊的訓練,后來,這位學生不僅能大方上舞臺,又找到了自信,展現出先前活潑開朗的性格了。
四、心靈溝通
音樂是一座溝通的橋梁。中學生階段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階段,要引導學生善于處理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等等,要鼓勵學生主動真誠地與人交往,尊重別人的人格、習慣和隱私,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不對別人吹毛求疵,學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樂于分享和給予,接受愛與友誼。要引導學生參加社會集體活動,在校園這個集體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極為重要,但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孤僻、冷漠,喜歡與別人溝通,有什么煩惱或想不開都悶在心里,其實不然,這樣的學生往往做出讓你意想不到的不好事情,對于這們的學生,必須進行引導,讓他慢慢轉變,音樂課中可以充分施展了,比如合唱時的多聲部,可以培養學生集體觀念,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不能存在歧視、排斥,少一個人聲部效果就出不來,這樣一來,冷漠、孤僻的學生心中存有“大家”這個概念了,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那么重要。作為老師更應該把他們放在重要的位置,多找找他們的閃光點,也可鼓勵他們參加音樂舞蹈興趣小組,久之,就形成積極個性和心態了。
五、胸懷寬廣
音樂可以使學生心中溶下一片海。有些學生心胸狹隘,愛猜忌,嫉妒心重,看到別人比自己好,超過自己,心里就不舒服,甚至產生焦慮的情緒,總想發泄或攻擊他人,這咱心理狀態會使一個人變得喪失理智和信心,會使人許諾自我追求,會造成集體內部矛盾,從而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必須教育學生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不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長短處,還要正確評價別人,客觀地“一分為二”地認識他人,即樂于向別人學習,以善于通過別人進行自省,即不目中無人、自我膨脹,也不自形其穢、自我萎縮,因此,在音樂課中,讓學生多唱樂觀向上的,體現高尚情操和提高道德修養的歌曲。
六、奮發向上
音樂可以讓學生奮發向上,自強自立。心理健康的學生,具有樂觀、積極的態度,樂于學習,能將自己的志趣和精力傾注于學習,并在學習中充分地發揮其智慧和能力,盡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爭取獲獲得好成績。但也有不少的學生沒有具備這樣的心理,因此在音樂課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多留意思想消極的學生,讓他們多參與多表現。
總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通過音樂,能讓學生具備樂觀向上的情緒,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等作用,因此,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音樂確實是一咱非常有力的手段,也不失為一味良藥。
參考文獻
[1] 曹理.中學音樂教育論新編.
[2] 陳安?!吨袑W心理學》第十二章節.265.
[3] 葉上雄《中學教育學輔導》第三章.58.
[4]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第二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