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厚君


摘要 天柱山森林資源樹種單一,林齡偏高,健康水平低,抵御林業有害生物危害能力差。近年來,松材線蟲病已經形成對天柱山的包圍,且包圍壓力逐年增大,本土林業有害生物危害也呈增長趨勢。基于這一嚴峻形勢,天柱山林業有害生物的風險管理,首先應該加強檢疫攔截,嚴防松材線蟲病侵入;其次,通過封山育林和森林撫育等措施,加大林分改造進度,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健康水平;再次,對常發性林業有害生物和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松褐天牛,采取生物防治措施,遏制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同時,保護天敵,提高森林抗逆能力。
關鍵詞 有害生物;松材線蟲病;風險管理;問題;對策;天柱山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177-02
1 天柱山林業生物災害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森林健康水平不高,抗病蟲能力差
天柱山地處中亞熱帶北緣,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繁茂,山上大部分是次生林,為1958年建立天柱山林場后營造的大片人工林,樹種大部分為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和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樹構成了天柱山森林旅游景觀的主體,其中名樹古木也多為黃山松,如天柱王松、玉壺松、五妹松、九龍松、鷹松、傘松、姊妹松、麒麟松、迎客松、探海松等[1-2]。因此,天柱山森林資源保護尤為重要。
2013年潛山縣森林資源二類清查數據表明,天柱山景區(包括國有天柱山林場、天柱山鎮、梅城鎮、水吼鎮、龍潭鄉和彭嶺工業區)松林面積21 777 hm2,占有林地面積的93%。其中主景區(國有天柱山林場)松林面積1 287.9 hm2,占比為75%。在林齡結構上,天柱山景區近成過熟林面積為12 752.1 hm2,占有林地面積的55%。其中天柱山主景區近成過熟林面積為1 595.2hm2,占比高達93%。樹種單一,林齡偏高,導致天柱山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差,森林健康水平不高,抵御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能力差[3-5]。
1.2 松材線蟲病入侵風險逐年增大
1.2.1 天柱山具備松材線蟲病成災條件。天柱山處在亞熱帶北緣,是松材線蟲病[Bursaphelenchuh xylophilus(Steiner&a-mp;Buhrer)Nickle]適生區。境內松樹,尤其是主景區奇松、古松都是馬尾松、黃山松,這些松樹均是松材線蟲病的易感樹種。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天柱山,將對天柱山松林造成毀滅性破壞,嚴重威脅天柱山生態安全,嚴重影響旅游業發展[6-9]。
1.2.2 周邊松材線蟲病疫區對天柱山形成巨大包圍壓力。1982年松材線蟲病傳入南京市,隨后該病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安徽、湖北等省蔓延危害,并對我國南方數億畝松林和眾多風景名勝區的森林景觀構成威脅。目前,天柱山周邊部分縣、區已經發生疫情,對天柱山構成巨大的包圍壓力。
1.3 其他林業生物災害發生呈增長趨勢
馬尾松毛蟲(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為潛山縣歷史性害蟲,周期性對天柱山森林資源產生危害。其中,2001—2016年,天柱山景區發生馬尾松毛蟲危害17 710公頃次,主景區累計發生也達800公頃次,如圖1所示。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天柱山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逐年呈穩定增長趨勢,黃緣阿扁葉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細紋新須螨(Cenopalpus linepla (Canestrini and Fanz-ago))、紅足壯異蝽(Urochela quadrinotata Reuter)、樗蠶(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等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并產生危害,如圖2所示。2001—2016年監測表明,若以2003年馬尾松毛蟲大發生周期面積為基數,2003—2016年,天柱山景區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年均增長55.9 hm2,年均增長率為3.34%。其中主景區年均增長面積為84.6 hm2,年均增長率為8.46%,同時期全國年均增長率為9.06‰,景區、主景區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年均增占率分別是同時期全國平均水平的3.69、9.34倍[10-14]。
2 天柱山林業生物災害風險管理對策
2.1 風險概述
天柱山單一的松樹、偏高的林齡、森林健康狀況較差,再加上氣候變化及外縣松材線蟲病疫區的包圍壓力等影響,使天柱山林業有害生物特別是松材線蟲病發生風險增大。
當前,潛山縣正處發展期,建筑木質構件、各種物資的木質包裝材料調入頻繁,再加上木材加工企業的發展,外來木質原料和木質制品入境加工增多,外來有害生物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侵入的風險增高[15-18],嚴重威脅著天柱山旅游資源安全。
2.2 風險管理措施
2.2.1 嚴密檢疫攔截,嚴防松材線蟲病進入天柱山。加強現有林業綜合執法大隊、中隊檢疫執法力度,特別是要利用現有的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綜合執法大隊,加強天柱山景區檢疫執法力度,在天柱山景區入口設立季節性檢疫檢查站,加強木質制品特別是松木制品的檢疫檢查,嚴防疫區、高危區松木制品進入天柱山景區,確保天柱山松林資源安全[19-22]。
2.2.2 加強林分改造,提高森林健康水平。結合封山育林、營造林工程、森林撫育工程等項目工程建設和公益林建設,加大天柱山松林改造力度,降低松樹純林比例,培育混交林,保護林間蜜源植物和天敵資源,提高天柱山森林健康水平[23-26]。
2.2.3 推廣生物防治,提高森林抗病蟲能力。對天柱山當前常發或偶發的馬尾松毛蟲、思茅松毛蟲(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黃緣阿扁葉蜂、紅足壯異蝽、樗蠶及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等森林害蟲,逐漸禁止廣譜性殺蟲劑的使用,推廣使用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CPV等。對于細紋新須螨,則用阿維菌素等制劑或復配劑進行防治,以減少對林間非靶標昆蟲的傷害,實現林業有害生物的持續控制[27-29]。
2.2.4 落實責任,加大天柱山松材線蟲病防控力度。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要按照預案,搞好天柱山景區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加強天柱山景區預防松材線蟲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天柱山景區內調入物資設備禁止使用松木作包裝、鋪墊和輔助材料,嚴格執行檢疫申報、檢疫、復檢規定,配合林業部門開展檢疫檢查及查處違規調入松木及其制品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30-32]。縣林業局搞好疫情監測普查,制定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和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方案,特別是要搞好高危區的治理工作,組織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的實施,組織防治工作檢查驗收,加大檢疫執法力度。其他有關單位落實預案中的職責,協助搞好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
3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5)[DB/OL].[2017-11-20].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
[2] 張國慶.松材線蟲病疫木林間就地除害技術探討[EB/OL].(2016-10-29)[2017-11-20-].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656.
[3] 張國慶.基于生態論的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理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148-152.
[4] 張國慶.災害管理理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4-25.
[5] 張國慶.基于TSE分析理論的林業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155-157.
[6] 張國慶.林業標準化原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25-226.
[7] 張國慶.林產品溯源系統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226.
[8] 王慶前,丁德貴,周衛,等.安徽省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情況分析與治理措施[J].植物檢疫,2006(2):42-44.
[9] 石再華,許紅玲,石懷綬,等.安慶市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初報[J].安徽林業科技,2006(3):4-5.
[10] 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30-31.
[11] 張國慶.復雜系統生態論方法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92-195.
[12] 張國慶.生物災害管理論研究與生物災害精確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3):22-25.
[13] 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6):84-87.
[14] 張國慶.氣候變化對生物災害發生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320-323.
[15] 張國慶.基于系統關鍵因子分析理論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關鍵期分析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9):201-203.
[16] 張國慶.基于高分辨率遙感數據與TSE方法的生態系統精細化管理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153-156.
[17] 張國慶.標準的分類與命名[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0.
[18] 詹克敏,張國慶.淺議生物入侵及林業外來有害生物的預防與管理[J].安徽林業,2004(2):36-37.
[19] 朱純祥,張汪炎,胡德松,等.林業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理論基礎與技術集成:以潛山縣馬尾松毛蟲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5(17):203-205.
[20] 張楨.潛山縣松毛蟲病調查分析及精細化預防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148-150.
[21] 張國慶.生態健康評價及生態系統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47-248.
[22] 張國慶.論標準化原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7.
[23] 張國慶.基于系統健康管理理論的林業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管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9):198-199.
[24] 張國慶.馬尾松毛蟲防治關鍵期與防治歷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4):144-146.
[25] 張國慶.馬尾松毛蟲暴發年份的自然種群生命表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1(1):114-118.
[26] 汪全兵,陳南松,張國慶.馬尾松毛蟲精細化預報回歸建模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174.
[27] 熊端元,朱汪興,張國慶.馬尾松毛蟲精細化預報徑向基函數建模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163.
[28] 賀剛,操丙周,張國慶.馬尾松毛蟲精細化預報多層感知器建模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175.
[29] 張國慶.黃緣阿扁葉蜂自然種群生命表與防治歷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188.
[30] 張國慶.論天柱山旅游業的發展[J].今日中國論壇,2005(增刊1):110-113.
[31] 袁傳生,張國慶,朱學文.潛山縣森林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對策[J].安徽農業,2004(7):58-59.
[32] 張國慶.完善法規 科學推進林業生物災害防控[N].大眾科技報,2008-05-20(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