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德
摘要:活動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知識的建構過程,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及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活動教學有多種方式,如探究型、交往型、體驗型、創造型、社會調查型活動方式等,可根據教學的不同目的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運用。
關鍵詞:體驗型活動;創造型活動
活動教學意義上的活動既具有人類一般活動的特征,更具有自己豐富的內涵和規定性。活動教學意義上的活動強調的是學生主體主動的、有思維積極參與的、觀念與行動相統一的、內部和外部并重的、充滿改造和創造精神的、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的整體的、多樣的活動。
一、體驗型活動方式
體驗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與個體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體驗學習和認知學習是人類最基本的兩種學習形式。認知旨在發展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體驗則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習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開拓學生認知體驗領域,從中獲得最生動具體的理解和體驗。開發學生的潛能,有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其主要途徑有:(1)專題演講、討論、辯論比賽——事先布置題目,也可讓學生自己出題,如“使用一次性木筷好不好”等;(2)編制地理小報,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指導學生參加“地球——我們的家園”板報比賽。
例如:在學習“不同膚色的人們”時,我設計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介紹自己種族的特點和一些著名的人物,并就種族歧視問題展開討論;在學習“從地球儀上看世界”的活動探究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我安排學生用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簡易地球儀。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明白了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而且理解了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等抽象知識,實現了本節的學習目的。而對于課本上一些疑難問題,我根據課本需要和學校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體會。
歷史與社會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地關系的教育,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點的教育。這些問題也正是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各國、各省、市或經濟代表團領導人參與和討論國際事務和經濟合作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放到國家或部門領導人的位置,讓他們以決策人的身份去考慮問題、去解決問題,體驗作為決策人解決問題的發現——分析——解決等知識運用的全過程。當學生回答正確以后,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實力、有能力,這無疑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好辦法。
例如:華北水資源緊張,其原因主要是:這個地區年降水量較少;工農業較發達、人口稠密,用水量大;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老師講完這些內容之后問學生:你要是國務院總理,將采取什么措施解決北京水資源緊張的問題?學生馬上活躍起來:“南水北調”、“修水庫”、“防治水污染”、“節約用水”等等,正確的答案自然而出,老師馬上給予肯定:“完全正確!你們的想法與國家的決策一致。現在正在修建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就是南水北調策略的一部分。”“這些工程建設應該注重保護水源,使這些水資源不遭污染,同時還應該節約用水。”
我們把學生引向社會、引向生活,使學生感受生動的問題情境,豐富他們的人生經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身臨其境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才干,學會從體驗中認識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培養認真務實的科學的態度,促進學生優良的科學品質的形成。
二、創造型活動方式
創造性人皆有之,創造沒有等級之分,創造是隨處可見隨時可以進行的。如自己制作模型和學具、進行即興創作和表演、參與各種形式的競賽等。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創造心理品質。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自身潛能的實現便是一種創造。
創造性思維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思維類型,而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創造性活動本身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勢必包含著許多曲折反復的因素,因而也肯定有多種思維方式的參與。只有突破刻板思維的約束,綜合靈活的運用多種創造性思維方法才會有非同平常的創造。
例如:在學“中國行政區劃”一課時,恰逢學校放周末假期,因為三個班級教學進度不同,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參照課本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每位同學回家自己制作一幅中國行政區劃拼圖。有的班級是課前布置的,有的是上完課后布置的,結果課前布置的作品并不比課后布置的差,甚至超過后者。有的同學用超薄紙描繪下行政區劃圖,對不同的行政區劃圖上不同的色彩,再粘到硬紙板上,再根據省界限剪下制作而成。有的同學直接找一幅中國行政區劃,粘到硬紙板上,再沿省界限剪下制作而成。通過這樣的活動對各省的位置及大小有了更具體地認識,也便于日后課堂上做行政區劃拼圖游戲比賽。
又如“如何保護母親河”拓展探究中,呈現材料:查閱到的1998年長江流域相關的雨情、水情和災情等資料,簡要說明1998年長江洪水造成的危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等。再提出以下問題:①一條健康的河流,應該既是“工作”的河流,又是“生態”的河流。你認為我們開發一條河流,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②每個流域甚至每條河流所面臨的具體情況會有所不同,你認為長江健康主要有哪三大隱憂?假如你是長江的代言人,要保護長江的生態健康,應抓住的關鍵問題是什么?試說說你的一些舉措?
創造是人的主體性發展的最高境界。創造性活動方式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培養創造態度和形成創造性人格。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發現學生具有的獨特性和新穎性的思想,并給予及時的鼓勵。
無論那種活動方式都要以“以活動促學生發展”的指導思想來設計與組織活動,緊扣歷史與社會學科特色,使活動有深度、有思考、有啟迪,真正具有教育價值并適合于學生。否則,只是“為活動而活動”,僅追求活動表面的熱鬧和形式,而忽略對活動內在過程的有效轉化和品質的提升,將使活動流于形式而難以收到實效。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何種活動方式要根據教學的不同目標和內容來確定,也要極大地依靠教師的創造性。